新加坡國會解散!新加坡第14屆大選正式啟動!
在來臨的大選當中,275萬選民將選出97名國會議員,組成第15屆國會。

(2015年提名日情況。圖源:新加坡眼)
在總理黃循財建議下,總統尚達曼已經下令解散第14屆國會。本屆國會是新加坡歷史上任期第二長的國會,長達4年8個月。

新加坡憲法規定,每屆國會任期不得超過5年。
本屆國會原本有93名議員,但有一些議員因各種原因,不再擔任議員職務,包括正在服刑的原交通部長易華仁、因婚外情辭職的原國會議長陳川仁、議員鍾麗慧,因撒謊辭職的工人黨議員辣玉莎等。
由於人口增長,下一屆國會議席將從93增至97,平均每2萬8400個選民就有一個國會議員,為人民服務。

投票日必須不早於提名日之後的第10天、不晚於第56天。按慣例,投票日總是在第10天。

(2020年大選,選民前往投票站。圖源:新加坡眼)

(2020年大選,在投票站內排隊。圖源:新加坡眼)

(2020年選票。圖源:網絡)
本屆投票日已確定在5月3日。投票日當天定為公共假日。

(2015年提名日情況。圖源:新加坡眼)
本次大選的八個看點
一、這是黃循財接任總理、人民行動黨PAP秘書長(黨魁)之後,第一次領導PAP大選戰。
二、這是主要反對黨工人黨秘書長(黨魁)畢丹星出任反對黨領袖之後,第一次領導工人黨打選戰。
三、2020年大選是在「口罩」高峰期間舉行。PAP贏得61.23%選票,比上一屆(2015年)69.86%為低。在國際上,超過55%得票率已經算是大勝。2015年大選PAP得票近70%,其中兩個原因包括李光耀逝世、新加坡慶祝建國60周年。
本屆大選,正值關稅戰期間,剛剛在昨天,新加坡政府才把今年的GDP增長預測調低到0-2%,感覺前景灰暗。一般來說,前景灰暗時,選民比較傾向於選擇有經驗的政黨。


(2020年,政黨的各種宣傳。圖源:新加坡眼)
四、本屆大選,工人黨應該還是主攻東部、東北部,一般相信戰況會很激烈,甚至有人判斷,除了已經在工人黨手中的兩個集選區之外,還可能有集選區告急,甚至判斷PAP可能再丟一個集選區。是否如此,必須在未來兩周內,根據實際選情判斷。
五、在2020年大選中,另一個反對黨在野黨新加坡前進黨,在前PAP議員陳清木競選的西海岸,得票率高達48.32%,給PAP極大的壓力。本屆大選,前進黨是否有機會拿下國會議席?
六、有人問,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越來越多,新加坡政府「站中」或「站美」,會不會成為大選課題?其實,從歷史上看,在新加坡的大選當中,外交從來不是競選課題。選民關心的從來是國內課題——生活成本、基礎建設、教育、養老、醫療、政黨/政治人物的問題。
在本次大選中,唯一拿出來談的國際問題肯定是關稅戰。但是,對新加坡選民來說,這個更多是經濟課題,而不是外交課題。新加坡選民關心的是:在關稅戰開始之後,將來我們還有沒有生意做,還有沒有收入,還有沒有飯碗,而不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我們站哪裡」。
(2020年,工人黨候選人在雨傘上簽字。圖源:網絡)
七、本次大選,PAP拉出了這麼多高級公務員、將軍參選,總理黃循財已經說,這些人當中,不少有具備擔任部長的潛能。為什麼總是在這些人當中產生部長?
新加坡一個最難解的問題就是吸引人才從政,這裡指的是有政治委任的次長以上人選。從現實出發,PAP的次長以上人物,如果要從高級公務員(包括軍警)和專業人士(律師、醫生、學者)之外尋求人選,很難。在高級公務員和專業人士這個圈子之外的,就是工商界。工商界很難吸引到人才從政。首先,這些人才不見得對政治感興趣;其次,對他們來說,從政意味著太大的犧牲,本來就犧牲了隱私,現在連收入都要大大犧牲,所以,很難。
在可預見的未來,PAP執政人才的「生源」,肯定還是高級公務員(包括軍警)和專業人士。這個很容易被人詬病,但這個是個無解的問題。即便反對黨上台,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八、在未來,PAP有無可能失去執政地位的可能性?
將來PAP當然有下台的可能,但短期內(兩三屆大選以內)不可能。如果反對黨出現總理人才,能號召到一批具備部長潛質的人才加入,那麼,就可以對PAP形成「致命」威脅。目前來看,反對黨既沒有出現總理人才,也未能形成一套部長班子,最基本的是,直到今天,反對黨還是以制衡為政治追求,而非執政。如果根本連執政的目標和打算都沒有,如何吸引部長級和總理級人才?再說,新加坡也沒那麼多部長級和總理級人才滿街跑。
何時反對黨才能吸引到總理和部長人才?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PAP走下坡路,失去人心,人才對PAP極其失望,不再抱有改變、改進PAP的想法,寧可加入反對黨,從外部去打倒(而非從內部去改進)PAP。這個時候,天平就出現很難逆轉的重新平衡,就存在變天可能。
ABC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新加坡眼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