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學精英教育計劃(GEP)即將迎來重大改革,旨在讓更多學生參加到為高能力學生設計的增益課程。新加坡教育部在8月19日宣布,預計約有10%的學生將能享受到這些課程。目前,新加坡所有小學均已制定計劃,旨在培養在英語、數學和科學等學科表現出特殊才能和興趣的學生,這一做法自2007年起由教育部在小學推廣。改革後,這些課程將擴展至更多學生,大約占學生總數的10%,即約3000名學生。

圖源:FACEBOOK
改革還包括對GEP選拔流程的調整,小三學生的標準化選拔測試第一階段將保留,但第二階段將取消。學校將根據日常觀察、教師推薦等因素來確定適合高能力課程的學生。新計劃將從2026年和2027年分別就讀小三和小四的學生開始實施,現有的GEP學校將繼續發揮作用,支持新方法下的高能力學習者。
學生從小四至小六或可參與增益項目
新加坡教育部注意到,為了通過GEP選拔,許多學生參加了私人補習班或增益課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此,當局希望通過一系列調整,激勵學生從學習中尋找樂趣,而不是僅僅專注於應對GEP選拔。

圖源:FACEBOOK
在新GEP選拔模式下,學生從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可能有機會參與增益項目,學校將只進行第一輪測試,以識別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還會根據對學生的全面觀察和評估,選拔具有潛力的學生參加校內增益課程。從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符合自己特長領域的增益項目。明年即將升入三年級的學生將成為最後一屆參加現行GEP選拔方式的學生。
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表示,新模型更具包容性,將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他們不必因為只有一次選拔機會而過度準備。他還指出,有些學生在某些領域表現出色,但由於其他科目相對較弱,未能進入GEP,未來這些學生也將有機會得到培養。
教育部將加強資源配置以應對教學變化
關於各校是否能夠實施新模式,陳振聲表示,各校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能力,教育部也擁有充足的師資力量,可以分配到各校以教導能力較強的學生。他提到,每屆小學生大約有3萬多人,其中約10%,即3000多名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超過180所小學參與增益項目。

圖源:FACEBOOK
平均而言,每所學校約有15名學生參與,這是學校可以應對的範圍。「總的來說,我們有足夠的資源分配給各校,以支持他們開展這些學習項目。」
此外,教育部也準備根據能力較強學生的分布情況,指定一些學校開設課後增益課程,以便附近幾所學校的學生能夠參加這些課程。教育部還在探討是否為學生提供接送服務。
華文教育被進一步重視
政府計劃調整教育政策,所有華文成績優秀的學生在進入中學後,都能夠有機會選擇修讀高級華文課程。目前,學生若希望在中學階段修讀高級華文,他們在小六會考中的總成績必須達到一定的分數標準。這一舉措受到了受訪學生、家長、教師和學者的廣泛歡迎,他們認為這將幫助那些母語能力出眾但在其他科目上起步較晚或在考試中表現不佳的學生,為他們提供更多成為「精華」的資源。

圖源:FACEBOOK
在過去十年中,無論是在中小學,選擇修讀高級華文的學生數量並沒有顯著增長。教育部發言人曾提到,從2014年至2023年,小六會考報考高級華文的學生比例保持在28%,而在同期中學O水準會考中報考高級華文的學生比例則從32%略微上升至34%。
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研究生及專業發展院副院長陳志銳副教授表示,新政策顯示了政府對華語文和母語教育的強力支持,尤其是總理能夠通過努力獲得華文A1的成績,並以華語親自宣布新政策,這給了關心語文教育的人很大的鼓舞。
他期待新政策能提升整體雙語水平,並促進「保底不封頂」的長遠目標,並希望政府能繼續推出更多具體的親華語政策,包括鼓勵學生在畢業後更多地使用華語。

圖源:FACEBOOK
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胡月寶副教授指出,研究顯示,華語文正逐漸成為世界通用的第二語言,她肯定了新加坡教育政策的靈活性,以及為雙語學習創造更好環境的持續努力。
她希望家長和學生不要停留在舒適區,不要僅僅滿足於掌握英文,而應該充分利用新加坡多元文化環境和雙語學習的豐富資源。
GEP的取消可能對那些原本通過該項目獲得額外資源和機會的學生產生影響,但政府調整GEP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學生為通過選拔而承受的壓力,並鼓勵學生從學習中找到樂趣,而不是僅僅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
教育政策的變化可能有助於創造一個更公平的教育環境,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發展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不僅僅是那些在標準化測試中表現最優秀的學生,從長遠來看,這也可能會有助於減少教育機會的階級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