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新加坡最受歡迎的5個職業竟是這些!阻斷期經濟大幅萎縮達11.8%

2020年06月16日   •   4萬次閱讀

(圖源:The Sunday Times報紙)

「最不想從事的工作」

前十一名分別是

垃圾收集工:57%

建築工人:44%

清潔工:42%

政客:36%

電話營銷:31%

藝人:29%

保安:29%

企業律師:26%

護士:24%

醫生:21%

小販:20%

等等,這些標紅的職業不正是本地人覺得最需要的嗎?

總結下來就是,客觀上覺得很重要,主觀上卻不想做的工作有:垃圾收集工、清潔工、護士、醫生、小販等。

(圖源:NUHS)

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很重要但是又不想做怎麼辦?是不是薪水給得不夠? 調查還有後半部分:

(圖源:The Sunday Times報紙)

你願意向基礎服務人員(如清潔工,保安)支付更多嗎?

有78%的人選擇了「願意」,但是這些願意的人裡面大部分只能支付不超過20%的加薪。

45%的人選擇願意多支付10%

37%的人選擇願意多支付20%

(圖源:A1 cleaning services)

最後,是一個靈魂拷問:

如果建築工人/清潔工/保安的工資能翻3倍,你會考慮從事嗎?

結果,只有不到一半49%人願意從事,51%的人依然殘忍拒絕。

(圖源:Asiaone)

這真是一個越想越有意思的調查。

政府一直在強調工作配對:工作的空缺還是有的,關鍵是人們願不願意放下姿態,或者轉變觀念考慮從事一些以前沒考慮過的工作。

工作,屬於靈活應變的人

我們看到,工作是屬於靈活應變的人。

總理夫人何晶曾經轉發過,一個演藝界的小哥,很不幸他從事的是本地人認為最不需要的「藝術活動」。

來源:何晶Facebook

(左一) 這個活躍在新馬地區的31歲男演員,在疫情期間轉行去送外賣了。

對於他來說這沒什麼不好,他表示每天能騎20多千米,送10-15次外賣,已經做了1個月了。

能賺點零花錢,又能健身。

*示意圖 thestar

一個在新航工作了超過7年的前空間,疫情期間摸索著當網紅,在家給大家演示新航的專業服務。

一位新航執飛13年的老飛行員,在跳槽過程中趕上了疫情,直接失業了。他臨時做起了汽車美容的小生意。

他投資了一輛貨車,做起了上門汽車打蠟生意。

截圖來源:8頻道《獅城時事》

更多的航空業工作人員都在謀求轉行,或者臨時工作維持生計。

我們在公交站和地鐵站附近看到的「安全距離大使」,有些就是從航空業來的。

還有一些新航空姐,去馳援醫院了。

她們可以做一些基礎護理,讓專業醫護人員,能夠騰身對抗疫情。

網友對於這些「轉型」,大多數都抱著「理解」、「贊同」的態度。

「我也是一樣,大家都在努力賺錢養家。」

「能屈能伸,適者生存。」

也許,你正在失業中,也許,你正在做著一份不那麼理想的工作。

要記得,一切都是暫時的。

競爭優勢保證

2021年新加坡經濟回彈

在金管局最新的《經濟師調查報告》中,同時也預測了下一年2021年的經濟增長。

綜合23位經濟分析師,2021年新加坡經濟將回彈增長4.8%

根據歷史數據我們也能看到,每一次危機後,新加坡的經濟都會強勢反彈。

(圖源:tradingeconomics)

陳振聲部長的講話中也提到,在經濟方面,新加坡有著自己的競爭優勢。

新加坡不會跟風貿易保護主義,通過這場危機新加坡向世界各國證明了新加坡信守承諾。

「我們沒有實施出口限制,我們的生產線照常運作,為全球供應鏈提供重要的材料,也滿足了本地需求。我們的港口和機場也保持開放,確保人流和物流保持順暢。」

(來源:CNA)

陳振聲表示這些都凸顯了新加坡誠信可靠的一面,這一點對跨國集團尤其重要。

就像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石油危機一樣,當時新加坡沒有實施出口限制。這鞏固了我們的良好信譽,最終使我們成功將裕廊島打造成一個石油化工業中心。

因為良好的信譽,新加坡能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為世界各地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全球利潤最高的十種藥物中,有四種藥物的工廠就設立在新加坡;此外,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七大特殊化學品出產國。

此外,新加坡還將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持續開放,推動基礎建設。

陳振聲相信,新加坡雖然是小國,但只要我們有好點子,我們還是能夠引領世界!

年紀大一點的人都知道,經濟具有周期性,新加坡在過去一次次「危機」中證明了有「危」也有「機會」。

根據著名商業雜誌CEO WORLD,疫情過後,2020年全球最佳的投資或經商國家排名新加坡排名第一!

(圖源:business time)

在疫情期間,各國資本流入新加坡,外匯儲備逆市增長。這些都是黑暗中的小火苗。

新加坡,依然未來可期!

上一頁
2/2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