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浴室單位在9到12個小時內就能完成。傳統的水泥製作工程,即建築工人把水泥倒入特製的鐵模塊里,需一到兩天才能使水泥硬化成牆壁。
本地首個用3D技術印製的浴室單位只需半天就能完成,比一般水泥製作過程快近一倍,或可加速組屋建築工程。
南洋理工大學的新加坡3D列印研究中心與勝科工業攜手研發新技術,用機器3D列印組屋工程常用的預製浴室單位 (Prefabricated Bathroom Units, 簡稱PBU)。

用3D技術印製的浴室單位與一般水泥製成的單位一樣堅固,帶領研發團隊的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宇航工程學院副教授王德能博士(右起)和副教授陳明任博士,以及勝科建築與工程顧問執行長李良正,有意將技術推向市場,有助加速組屋的建築工程。(陳佩敏攝)
組屋中的浴室通常是分開製造的,目前都是以傳統水泥製作,完成後再添加其他浴室設施,才運送到建築工地進行裝置。
帶領研究團隊的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宇航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明任博士昨天在媒體發布會上說,我國的建築業需更加科技化,希望新技術能夠提升建築業的效率。
「建築是個非常費力和費時的工業,建築工地也有很多需要處理的安全問題。農業、製造業等工業這幾年來都一直在提高工作效率,但建築業多年沒有改善,所以現在正是自動化的好時機。」
研究團隊把混泥土材料輸入機械手裡,通過電腦控制機械手流出特定形狀和流量的材料,一層一層地製成方形的浴室單位。
3D浴室單位在9到12個小時內就能完成。傳統的水泥製作工程,即建築工人把水泥倒入特製的鐵模塊里,需一到兩天才能使水泥硬化成牆壁。
研究團隊花了約三年研發新技術。參與研究的機械與宇航工程學院副教授王德能博士受訪時透露,其中最費時的是研究用於3D印製的混凝土材料,因為他們需確保材料能夠在流出後及時硬化。
「我們採用環保的建築材料,如用粉煤灰替代水泥,及用再循環玻璃取代建築用沙。進行材料研究後,我們配合材料流速和硬化過程的時間,使底層的材料有一定的強度支撐上層的材料。」
新浴室單位跟現有的單位一樣堅固,也已通過建設局的各工業強度和安全測試。
一般的水泥牆是沒有縫隙的,但新的3D重疊設計讓牆裡出現一些空間,裝置浴室單位時將更容易在空隙里安裝水管道和電線。
新設計也採用更少材料,讓浴室單位的重量比平常輕三成。
製作成本減少30%
減少了材料和勞動力成本,新浴室單位的建築成本顯著降低。一般浴室單位成本介於6000元到7000元,新單位的製作成本則少30%,甚至只有原本的一半。
新技術也能使浴室單位的設計更多樣化。王德能解釋,一般的鐵模塊只能製作方形的單位,但若在電腦系統畫出彎曲的單位,機械手也可以照樣印製出來。
3D印製的浴室單位有望在多三個月得到建設局的正式批准,研究團隊與勝科工業說到時有意把技術推向市場,希望能儘快用在建築工程中。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