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乳癌病例達208萬8849起,死亡病例62萬6679起,每年有3136起新病例。

轉移性乳癌的主要診斷方式之一是通過電腦斷層掃描。(iStock圖片)
新加坡約10%的乳癌患者在就醫時已確診為轉移性乳癌患者,10%的第二期和30%的第三期患者的病情會在五年內發展成晚期癌症。
OncoCare癌症中心高級腫瘤專科醫生黃南舜細談轉移性乳癌與治療的相關信息。黃醫生也配合這講題受訪,讓人們對轉移性乳癌有初步的認識。
癌細胞從乳房擴至其他部位
所謂的「轉移性乳癌」指的是癌細胞從乳房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包括肝臟、肺部或骨骼等,而這類患者屬於較遲期的乳癌病患。
黃南舜醫生說,在一般早期與部分的晚期乳癌患者中可出現乳房腫塊,脖子或腋窩腫塊,皮膚變化,以及有乳頭分泌物或乳頭內陷等現象,轉移性乳癌的患者可能出現骨痛、呼吸急促、體重下降或腹部不適等症狀。
然而,黃醫生提醒,這些並非特異性症狀,定期檢查仍是提早發現乳癌與及時接受治療的關鍵。一般建議婦女從50歲開始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檢查,但對於高風險群體如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則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做乳房X光檢查。至於攜帶BRCA基因突變或其他乳癌基因突變的女性,就算沒有癌症病史也應提早從25歲開始每年接受檢查。
另外,轉移性乳癌的診斷方式主要是以詳細的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 Scan)或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PET-CT)為主。黃醫生透露:「那些之前從未做過乳癌相關檢測的轉移性乳癌患者也會做活組織抽樣檢驗(biopsy)。」
從乳癌分類選擇治療方案
在醫學上,乳癌可以通過基因表達來分類。這其中包括:管狀A型(Luminal A)、管狀B型(Luminal B)、HER2過度表現型(HER2-enriched)、基底樣型(Basal-like)和正常乳腺樣(Normal-like)乳癌。
黃醫生指出,本地女性最常見的乳癌屬於管狀A型,普遍導因可包括雌激素的變化,如更年期的激素替代療法以及延遲生育等,而隨著年齡增長患上這類乳癌的風險也會增加,但如果能及時治療,早期管狀A型乳癌的長期存活率屬最高。
若以患乳癌的年齡層來看,基底樣型較常見於50歲以下的患者。HER2過度表現型和基底樣型的癌細胞分裂與生長率迅速,屬於癌症擴散風險最高的乳癌類型。
另外,在臨床實踐上,乳癌還可根據腫瘤細胞的表達,如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簡稱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簡稱PR)或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簡稱HER2)來分類。
黃醫生解釋,通過理解患者的癌細胞是否存在或缺乏雌激素、孕激素受體或HER2的蛋白質,以及所呈現的陽性或陰性反應,有助於選擇最合適病患病況的治療方案。
早期乳癌患者的治療大多以手術為主,但針對已發展為轉移性乳癌的患者,由於癌細胞已經擴散,手術的作用往往已不大。然而黃醫生補充:「如果轉移性乳癌被診斷出只是存在於一小部分的肺或肝臟,而能通過開刀徹底去除其癌細胞,便可將手術作為重要療法。」
乳癌的其他治療選項可包括:內分泌療法、靶向療法、化療、放射性治療與免疫療法。黃醫生說,最常見的早期乳癌亞型激素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在做切除手術後,可通過內分泌療法如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來預防癌症復發;如果是轉移性激素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通過芳香環酶抑制劑配合CDK4/6激素抑制劑治療,一般的存活期可介於30至40個月。若是針對基底樣型乳癌,由於缺乏蛋白質受體,第一線治療通常以化療或免疫療法為主。
從生活層面降低患癌風險
黃南舜醫生提醒,要從生活層面降低患乳癌的風險,健康作息包括定期運動,避免喝酒,以及充足睡眠是很重要的。
此外,有研究指出,高糖分攝取與食用高GI(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數)的食物可增加患乳癌的風險。因此,他建議少喝甜味飲料,少吃甜品等高糖飲食,也應酌量吃白飯。體重超標者也建議減重,以降低患乳癌的風險。
記者:孫慧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