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湯興
在2020年之前,幾乎沒有人會想到,黃循財會成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接班人。當時,時任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王瑞傑基本確定接班,而黃循財還只是一個出鏡率很低的國家發展部長。
2020年3月25日,黃循財第一次真正站在聚光燈下。那一天,他在國會上哽咽著感謝抗疫工作人員,三分鐘的抽泣令人動容。直至今日,這一畫面仍常被提及。許多國民日後回想起來表示,相信為新加坡流淚的人,能夠帶領好這個國家。

黃循財在國會上提到抗疫工作人員時哽咽
新加坡是一個習慣了精英治理的小國。「出身精英家庭」「畢業於萊佛士書院」「獲得過總統獎學金」,這些標籤幾乎為多數內閣成員所共有。
而黃循財卻不同。他顛覆了國民對於人民行動黨政客形象的普遍認知。他來自草根家庭,父親是銷售,母親是小學老師。和大多數新加坡人一樣,他在政府組屋裡長大,小學與中學都就讀於普通學校,沒有在層層分流的新加坡教育系統里一路名校。他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介紹是「書蟲、吉他手和愛狗人士」,常常會展現溫柔與共情的一面。
這種「接地氣」,對於厭倦了理性甚至冷酷的精英主義的國民,感受到了全新的氣息。人民行動黨自建國起連續執政處於強勢地位,民眾對「高高在上」的政客不再擁有好感。候任總理偶爾呈現出的脆弱反而成為了打動國民的法寶。
「撿漏」總理
「如果人民行動黨贏得下屆大選,黃循財將成為下一任總理,這件事已經塵埃落定」。自李顯龍這番話後,長達一年的接班人猜測落下帷幕。人民行動黨自新加坡獨立建立以來,從未輸掉過大選。目前,黃循財已被任命為副總理,在李顯龍休假或出訪期間擔任代總理。
確定接班後,新加坡聯合早報用「時勢造英雄」形容黃循財,稱是因為他新冠疫情期間的出色表現,繼而得到了「撿漏」總理之位的機會。

黃循財
新加坡追求連續穩定的政權。按照慣例,新加坡現任總理預告退休年限後,會提前公開下一任接班人。新加坡在政治體制上實行的是議會民主制,掌握實權的總理沒有任期限制。李顯龍早前表示,會在70歲前退休(他在2022年2月步入古稀)。此前,他於2004年接替吳作棟成為第三任總理,任職至今。
第四代接班人的確定是歷屆中耗時最久的,甚至令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忍不住在2018年初公開催促。吳作棟在接棒前五年就已被選定為接班人,李顯龍更是超長「待機」了14年。下任總理的不確定性令國民感到不安,擔心接班人沒有足夠時間積累經驗,而小國生存並沒有多少容錯率。
2019年5月,李顯龍升任財政部長王瑞傑為唯一的副總理。王瑞傑在2018年底成為人民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任副總理後,接班就緒,接替李顯龍基本無懸念。新加坡各大媒體也對王瑞傑接班人身份進行了報道。2020年是新加坡的大選年,如果沒有疫情,接棒或在大選後不久完成。

王瑞傑
疫情的到來打亂了李顯龍的交棒計劃,他在2020年大選後表示,交棒時間點將取決於新冠疫情的形勢,他承諾在危機度過之前留任總理。
也是這場疫情,讓黃循財擁有了站在聚光燈下的機會。2020年1月,黃循財被委以重任,與時任衛生部長顏金勇共同出任跨部門抗疫小組聯合主席。黃循財的角色主要是跨部門溝通,與其他部長共同線下走訪。每天傍晚,他都會在電視上向全體國民彙報疫情形勢。
疫情這兩年多,所有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黃循財頂著巨大壓力,助力新加坡在初期成為「抗疫優等生」。即使後期疫情反覆,新加坡總體抗疫成績仍然可圈可點,這讓黃循財積累了良好聲望。黃循財雖不是醫學背景出身,但沉著謹慎,決策穩紮穩打,被認為符合小國的國情。
2021年4月,一個「爆炸性消息」投向新加坡政壇。王瑞傑宣布放棄接班,稱出於年齡考量,不再擔任4G(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團隊)領軍人物。李顯龍稱需要一段時間尋找新的人選。這在向來「穩定」的新加坡無亞於「平地一聲雷」。之後,接班人之位擱置至今年四月。在王瑞傑請辭後,熱門人選落在了衛生部長王乙康、教育部長陳振聲以及黃循財身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黃循財(圖源:Todayonline)
新加坡總理人選是由執政黨內部推舉、第四代領導班子成員共同選出心儀的領軍人物。大選一般每五年一次,每屆將選出約80名議員,獲得席位最多的黨派即為執政黨。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一直由人民行動黨執政。
此次,李顯龍委託前部長許文遠主持該項事宜。許文遠一對一面談了19位推舉人,其中15人選擇了由黃循財帶領第四代團隊。現任全體83名內閣成員也對該結果表示支持。
在黃循財確認接班後,多位部長在社交媒體上寫下祝賀信,評價黃循財 「善於溝通」「冷靜縝密」「低調謙虛」。有學者認為,黃循財不是能力最突出的,但性格卻是最能夠團結隊伍的,這在他疫情期間的跨部門協調工作中也有所體現,令他在候選人中凸顯了出來。

2020年3月,黃循財在餐廳中檢查防疫新規定實施情況
接班人確定後,國民除了感到安心之外,也對這一決定的滿意度頗高。
這在民眾想法日益多元,對長期執政的行動黨以及政治領導更為苛刻的當下,頗為難得。在新加坡黑箱研究的民調顯示,有63%的受訪者看好黃循財擔任當領導和總理,其中,年輕人態度最為積極。當提到為何支持黃循財,不少受訪者都提及了他在國會流淚一事。李顯龍也在聲明中表示:民眾的反應顯示,大家都很開心我做了這個決定,並對這個決定感到滿意。
為新加坡流淚的「暖男」
提到為新加坡流淚的人,不得不提新加坡的開國領袖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被馬來西亞逐出聯邦、被迫獨立建國,李光耀在記者會上愴然淚下。據稱這是他一生中僅有的三次哭泣之一,也是他唯一一次在公開場合流淚。

李光耀在公開場合落淚
但很顯然,黃循財和李光耀完全不同。李光耀身上有著毫不掩飾的精英主義色彩,作為政治強人,他充滿智慧,喜歡直接告訴新加坡人什麼才是最有利的。他幾乎不會在公眾面前暴露內心的脆弱,他務實,很少動情。
黃循財卻很難用政治強人來形容。如果說,自李光耀開始的每任總理都是「超人」,那麼,黃循財就是普通人。
在2011年之前,黃循財做了14年的普通公務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一生中,從未對職位、權力或者權勢有過貪戀。

黃循財在基層(圖源:PAP)
他在2011年參加選舉後一直保持議員席位,於2015年被任命為國家發展部長,該職位在內閣中排名靠後。由於並不是在經濟、安全、時局相關領域任職,他的存在感並不高。直到2020年迎來轉折點。
在新加坡抗疫期間,許多部長都因為言語表達令公眾不滿。例如陳振聲、王乙康等皆被指責過不溫和,甚至傲慢。前任接班人王瑞傑,也被指沉悶且與民眾疏離。而黃循財極具親和力的柔然形象卻為他圈粉,從未有過言語冒犯的消息出現。上任財政部長後,即使是「增稅」這樣棘手的任務,黃循財也用「財政部長不是財神爺」這樣的話語巧妙應對,並未招致過多反感。
黃循財並非傳統精英,而是「草根中的精英」,這樣的形象也為他賺取了好感。民間早有這樣的聲音:自小學起便就讀名校,拿著總統獎學金去劍橋留學的部長們,是否了解普通人?而在馬林百利的普通中學就讀的黃循財,至少與大部分新加坡人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

黃循財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就讀的只是離家近的普通學校
黃循財是目前第四代領導團隊中僅有的兩名70後之一。熱愛吉他,騎摩托,會追星韓國女團,愛護寵物狗,這些都為他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國會流淚展現出的強大共情能力,更是讓他與其他「冷麵」精英區別開來的標籤。
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數十年來,選民的心態和要求發生了改變。同時,在野黨的策略也發生改變。執政黨一直以來在治理國家上表現優異,但選民希望多元的領導層已成趨勢。
2020年的大選,執政黨得票率下跌至61.24%,雖仍拿下近90%的議員席位,但在多個選區是「險勝」。黃循財也表示,不能假定行動黨贏得大選是理所應當的。人民行動黨需要一個新形象來面對新時代的選民。黃循財就是這張「新面孔」。

黃循財短視頻模仿韓團舞蹈(圖源:8 world)
打開黃循財的社交主頁,互動人氣不輸於現任總理,且評論區基本都是好評,誇獎他又萌又接地氣。由於成長環境中缺乏華語環境,黃循財疫情後開始補習華文,如今已可全程用華語論壇發言,這在華人比例75%的新加坡別有意義。他還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唱華文歌曲的視頻,據他所說,他最常聽的歌是《朋友》。
從社交媒體上流傳著的視頻中不難發現,他在樂隊表演時不介意站在邊上,但是需要他solo(個人表演)時,他也會站出來。
他也將這份態度運用在工作中,在記者會上,當其他人沉默時,他通常是那個拿起話筒的人。因為疫情,黃循財兩年都沒有休假。「而今我將承擔起很可能是此生最大的重責,我將盡我所能,參與和傾聽,並持續學習和改進」,黃循財在確認接班後說道。

彈吉他的黃循財(圖源:strait times)
已至古稀的李顯龍退休態度明顯。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李顯龍不止一次向黃循財提及權利移交的事情。但黃循財稱會在準備好時告知總理,並表示知道總理會不斷提醒我,會在合適的時間接任。
黃循財的親和力為他贏得了支持,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並不被看作是一個有智慧的遠見者,至少目前尚未有所體現。新加坡奉行小國大外交。李顯龍不止一次表示,小國很難生存,尤其在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之際。新加坡的國策,是要在世界舞台上聽到新加坡的聲音,提升其能見度。而這部分,正是不少學者對黃循財感到擔憂的地方,黃循財目前的經歷只圍繞著新加坡國內民生,對國際事務缺乏鍛鍊。
做新加坡的領導人,遠不止是需要一名有親和力的暖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