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一些客工墜入求職騙局。(聯合早報)
作者 王震宇
今年上半年新加坡發生的詐騙案,幾乎是去年全年的一倍,騙子「主意」多多,讓新加坡人人心惶惶,但在真假難辨的時代又防不勝防。
不法之徒「鎖定」的不只是新加坡人,越來越多來新工作和上學的外籍人士,也成了他們的「獵物」。
警方數據顯示,
去年有5210起詐騙案涉及外籍受害者,相較2020年的3431起增加了不少;
以被騙走的金額來看,去年的金額為8800萬新元,比起2020年的4040萬新元超出一倍。
警方也揭露,在去年的案件中,外籍人士最常被捲入的三種詐騙案類型,分別為:釣魚騙局、求職騙局,以及電子商務騙局。
這些詐騙案的受害者,不只有初來乍到的外籍學生、還有離鄉背井來新工作,希望能賺取可觀收入的客工等。他們往往都最後才發現,不是被人利用,就是落入「虎穴」。
客工臉書求職換來一場空

客工在臉書找工作,結果被假冒代理人的騙子騙錢。(新報)
客工援助組織「客工亦重」(Transient Workers Count Too,簡稱TWC2)總經理郭超明告訴《海峽時報》,本地一些客工曾墜入求職騙局。 他繪述這些騙徒的招數:
「當客工在尋找新工作時,他們可能會在臉書看到未經核實的貼文,但很多都是假的。」
「這些求職廣告承諾會有工作崗位,並要求客工先付一筆『代理費』。這些『代理人』一旦收到付款後,就人間蒸發了。」
除了「自投羅網」型的受害者,也有一些客工是無辜受牽連。 何進才律師事務所萬勝(N. Srinivasan)就表示,他的事務所有許多客工前來,為了詐騙相關的問題尋求法律幫助。
他說: 「其中一些客工會接到騙子的來電,聲稱他們是人力部的官員,並要求客工給出個人資料。如果他們不給,騙子就會威脅說會取消他們的工作準證,這也是客工最怕的。」
紅螞蟻聽了都心有戚戚焉。這些騙子根本就是做好「功課」,竟然還找得到這些客工的聯繫方式,並攻擊他們心中最大的恐懼,讓客工無所適從慌了手腳。
外籍學生來新48小時就收到詐騙電話

(海峽時報示意圖)
近來,本地也出現不少外籍學生來新求學,卻被騙子盯上的案例。
今年7月,一名24歲的中國籍學生Albert(假名),來到新加坡準備入讀本地大學修讀碩士學位,但才落地48小時就收到騙子來電。
對方謊稱是中國的政府機關人員,指他的個人資料被用來在中國開設一個帳號,而該帳號涉及洗黑錢活動,因此要求他匯款7萬新元「協助調查」。
騙子還拿出「正式」公函(見下),讓Albert信以為真乖乖就範。
不料,對方竟獅子大開口再勒索13萬新元,他唯有向父母開口,這筆13萬元也是他父母絕大部分的生活積蓄。

騙徒發出文件讓受騙的外籍學生信以為真。(新加坡警察部隊)
騙徒之後還要他自拍一個視頻助查,並把這個視頻轉發給他的父母,藉此索討了一筆贖金,但Albert一直被蒙在鼓裡。
他的父母后來發覺事有蹊蹺,才通過在新加坡的朋友報警,這才讓騙徒的行徑敗露。儘管這名受害者最終安然無恙,但整整20萬新元的積蓄早已「肉包子打狗」。
去年,也有一名21歲的中國籍學生,同樣也被騙徒要他蒙眼堵嘴自拍一段視頻。該視頻後來也被發送給受害學生的父母,要求他們支付一筆120萬新元的贖金。
這些外籍學生在新加坡人生地不熟,懵懵懂懂地落入騙局,最終連父母的血汗錢也賠上了。
新加坡警方的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至4月,已有109名受害者因陷入類似騙局,損失了1460萬新元。

外籍學生被騙拍視頻後,騙子就用它威脅學生們的父母交出贖金。(新加坡警察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