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 長期受精神疾病困擾的31歲長子墜樓自盡,傷心欲絕的雙親指責私人精神科醫生與心理衛生學院的一名醫生醫療疏忽,包括做出錯誤診斷和沒有正確配藥,導致兒子走上絕路。兩人如今起訴醫生與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索賠330萬新元。
這起民事訴訟前日下午在新加坡高庭過堂,由訴辨雙方提呈開庭陳詞與其他相關文件。發起訴訟的是阿羅基薩米史蒂芬(67歲)與陳金娣(66歲)。
阿羅基薩米史蒂芬原是公務員,陳金娣則是學校輔導員。他們育有兩名兒子,長子塞爾文在2017年9月7日從住家墜樓自盡,他當時31歲。
夫婦倆聲稱,他們在兒子逝世後精神上大受打擊,因受抑鬱症與持續性複雜喪親障礙影響而無法工作,導致兩人得放棄工作,這顯著影響了兩人的收入。
被起訴的私人精神科醫生李文川從2011年11月至2016年7月為塞爾文看病;附屬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的甘達薩米醫生則是塞爾文在2016年8月至隔年8月的醫生。
訴方是針對甘達薩米的疑似醫療過失,要求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負上賠償責任。
根據訴方開庭陳詞,塞爾文生前沒有固定工作,他曾在不同餐飲場所當服務員和廚師,也當過超市銷售員和貨倉助理等。他在2008年企圖跳下地鐵軌道自殺,2013年在澳洲旅行時嘗試開窗跳樓,以及在2015年試圖燃爆微波爐自盡。
塞爾文在2011年11月首次找李文川看病後,被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李文川開始配治療多動症的藥物例如Concerta給他。
訴方稱,塞爾文當時已告訴李文川,他有出現妄想與幻聽等錯亂症病症,同時也有濫用毒品與暴力行為等問題,但李文川忽視這些病症與問題。在訴方看來,李文川一開始的診斷就是錯誤。
2015年5月,塞爾文因攻擊警員而被控上法庭,過後被還押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接受精神評估,並且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妄想症。
訴方聲稱,儘管已有這樣的診斷,李文川仍繼續配治療多動症的藥物給塞爾文,並且沒有阻止塞爾文過量服藥,同時所提供的抗錯亂症藥物分量不足。
但李文川強調,在他治療塞爾文期間,後者並沒有持續出現精神分裂症症狀,他沒有足夠理由診斷塞爾文患有精神分裂症。
塞爾文後因傷人罪而被判接受強制性精神治療後,轉為接受甘達薩米的治療。甘達薩米在精神評估報告中診斷塞爾文患有精神分裂妄想症,但訴方指他在配藥時,不當地參照李文川的藥方,配給過量的Concerta,所提供的抗錯亂症藥物分量同樣不足。
訴方也稱,在塞爾文出事前幾天,就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怪異行為。雙親擔心兒子的安危,嘗試讓他緊急入住心理衛生學院,但甘達薩米評估塞爾文無須住院。
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在開庭陳詞中駁斥,包括甘達薩米在內的醫院人員為塞爾文提供的治療妥當,並且符合醫療護理水平。
兩名起訴人早前向新加坡醫理會提出投訴,醫理會調查後的結論是,起訴人的投訴無法成立。
此外,由於訴方證人名單臨時出現變化,辯方要求時間做準備,案件將在9月正式開審。(人名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