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陷入新冠疫情一年半多時間後,隨著疫苗接種率的上升,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將新冠疫情當作是一種常態,準備和病毒共生共存。
英國:急於重啟爭議大
目前,英國的全面解封政策最受關注。英國政府12日宣布,將從19日開始,結束在英格蘭地區實施的針對新冠疫情的社會和經濟限制。
按照這一計劃,所有對日常生活的限制都會解除: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不再受法律約束,私人住宅內限聚6人的規則和居家工作的指引全部取消,所有商店都會重新開門營業。自去年3月起關閉的夜店也將會重開,大型比賽和音樂會的人數也不再受限。
英國首相詹森表示,我們必須像對待流感一樣,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同時我們必須悲哀地接受新冠病毒造成的更多死亡。
然而,「與新冠病毒共生」論卻受到了極大爭議。大量的科學家和醫學專業人士認為,在疫情高峰時期解封的風險較大。
目前英國疫情形勢不容樂觀。英國因新冠而死亡的人數約為12.9萬,是全球死亡人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上周五,英國新增新冠病例5.2萬,新增死亡49人。英國新任衛生大臣近日表示,解封之後,英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可能很快翻倍,達到10萬。
一些學者指出,儘管66%的英國人已接種兩劑疫苗,但目前英國還未達到群體免疫,政府不應拿民眾的健康開玩笑。就連在疫情初期反對封鎖的英國老百姓,這次也對即將到來的「自由」感到不踏實。
還有人擔憂,英國解封后一旦疫情失控,可能威脅到歐洲甚至全球的安全。
新加坡:放鬆後再收緊
與英國政府持同樣觀點的還有新加坡。6月24日,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稱,新冠或成為地方性流行病,將不再找出每個受感染的病例,取消常規檢測,停止統計新冠病例,專注醫治重症患者。
新加坡官員還向公眾描述了「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圖景:我們無法根除它,新冠被當作一種沒那麼嚴重的疾病,就像流感一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過,由於多家娛樂場所在短短几天內新冠確診病例達到120例,成為當地最大的活躍感染群,新加坡政府決定從19日起收緊防疫措施。
帝國理工學院研究新冠傳播模型的奧利弗·沃森(Oliver Watson)博士表示,儘管英國和新加坡都決定要回歸正常生活,但在應對方式上有很大區別,新加坡還是會加緊對當地疫情的控制。
新加坡衛生部長9日向彭博社表示,與英國「大爆炸」式的重啟不同,新加坡希望採取一種更循序漸進的方式,關鍵是要提高疫苗接種率,同時一些防疫舉措也不會取消。
目前有約四成新加坡人接種了疫苗,政府稱到8月9日,該國接種率要達到四分之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儘管不少國家對新冠病毒持「常態化」的觀點,但未必都能採取「一刀切」的解封措施,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疫情形勢。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數據,新加坡目前只有36人死於新冠。相比之下,英國每10萬人中有192.64人死於新冠,在新加坡只有0.63人。
防疫仍需警惕
放眼全球,許多國家都在給疫情封鎖「鬆綁」,陸續開放市場,允許遊客入境。這給疫情下的人們帶來希望,如果能與新冠病毒共存,是否就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有一些觀點相對樂觀,認為有這種可能,就像人類與流感共存一樣。
新冠肺炎和流感的確有不少共同點。兩者都是具有傳染性和潛在致命性的呼吸道病毒,都可以通過氣溶膠、飛沫和受污染的物體表面傳播。最初的症狀也差不多:發燒、咳嗽、頭痛和疲勞。
但也有專家認為,人類與新冠病毒無法共存,而且要重視新冠與流感之間的差異。
「新冠病毒具有更強的傳染能力,傳播速度更快,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並造成長期後果。」米蘭加萊亞齊醫院病毒學家法布里齊奧·普雷利亞斯科強調說。
普雷利亞斯科指出,流感從症狀出現前一兩天到症狀出現後四五天具有傳染性。而就新冠病毒而言,可以在整個潛伏期內傳染他人,只要患者繼續檢測呈陽性,就能一直傳染他人。在新冠康復者中,有20%會出現糖尿病、高血壓甚至神經系統問題。
還有專家表示,隨著疫情不斷發展,需要警惕變異毒株的傳播。如果完全解封,有可能為一些對疫苗免疫的變異病毒提供傳播的土壤。
據報道,在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以色列,在6月宣布解除大部分防疫措施後,因為德爾塔變異毒株,以色列國內出現了病例數激增,政府隨後宣布重新實施室內強制口罩令。
「(我們)似乎有一種誤解,認為生活即將恢復正常,所以我們就可以拋開所有預防措施。坦率地說,那將是很危險的。」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發布的一份聲明稱,就目前疫情大流行的現實情況下,生活「在好轉之前會先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