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針對六個國家的調查發現:在東協地區,大多數企業都積極公布了氣候變化報告,但要使披露保持一致,各國還須要做很多工作。
最近,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共同開展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該研究首次闡明了東協地區的企業在氣候報告方面是如何履行義務的。
該研究對六個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排名前100的大型上市公司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在2020年和2021年里,有70%(420家公司)的企業都公布了與氣候相關的披露報告。對此,《東協氣候報告:企業實踐情況》(Climate Reporting in ASEAN: State of Corporate Practices)從報告方法、重要性原則、風險和機會、治理、戰略、目標和治理成效這幾個方面分析了這420家企業的報告情況。
以下是該報告的重要發現:
大多數公司(84%)報告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重大主題,但只有四分之一(26%)的企業提到了與氣候風險策略相關的長期因素;
62%的公司公布了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各國在這方面的披露差異廣大,少至越南5%的公司進行這方面的披露,多至菲律賓的80%);
大多數企業(56%)從氣候問題中發現了機遇,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47%)公布了如何降低氣候風險的計劃;
四分之三(74%)的公司公布了與氣候相關的績效指標,但46%的公司並未公布他們如何討論設立目標;
三分之二(68%)的企業將氣候責任分配給一個小組委員會,8%的企業將管理者的薪酬與氣候指標掛鉤。
氣候報告方面的發現:
絕大多數公司(85%)使用了GRI標準,各國情況各不相同,新加坡為99%,而越南為65%;
這六個國家在公布報告方面很少使用其他框架:19%使用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標準, 16%使用IIRC(國際綜合報告理事會)標準, 14%使用SASB(可持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標準;
這六個國家有76%的企業報告了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泰國(95%)和印度尼西亞(93%)的企業在這方面做得最好。
掃碼👇獲取研究報告英文版

掃碼獲取
東協地區GRI負責人Allinnettes Adigue博士表示:「東南亞地區非常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產生極其嚴重的後果,所以我們要採取更多行動,確保各個國家和企業都能制定有效的方式來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例如減少碳排放的計劃。令人鼓舞的是,我們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東南亞地區有許多企業都積極公布了與氣候相關的報告——雖然他們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85%的公司都依照GRI標準公布了氣候信息,這表明建立一個穩健、全球適用的報告框架非常重要。未來,我們將加強與東協企業和利益攸關方的交流,讓各國在氣候報告方面保持一致,這也是我們在減緩氣候影響方面的一部分責任。」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CGS)所長盧耀群(Lawrence Loh)教授也表示:「高效的氣候報告是全球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一個關鍵環節。各國在氣候報告中保持更多一致也可以給予投資者更多信心,幫助企業在運營中實現可持續。我們認為,這對東協地區的大型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文章英文版首發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網BIZBeat
原文標題為ASEAN companies get serious about climate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