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冠病虛擬病房計劃下,冠病病患每天會通過聊天機器人或電話接到提交體溫、血壓等生命體徵數據的提醒,迄今已幫助逾700名居家康復的冠病病患、省下了逾5000個住院日。(新加坡中央醫院提供)
新加坡利用科技改善醫療服務的努力在冠病疫情期間加速,包括試點讓一些非冠病病患在家康復。
《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昨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衛生部開支預算時舉例說,遠程醫療及虛擬病房計劃通過聊天機器人(chatbots),以及簡訊、視頻或電話與病患互動,讓他們不住院,而是在家康復。
普傑立指出,這些計劃在初期取得的成功,促使當局研究如何在流動住家住院護理(MIC@Home )沙盒下,將它們擴展至其他住院病患和更多臨床服務,將在未來公布詳情。
普傑立在回應宏茂橋集選區議員黃玲玲與楊厝港區議員葉漢榮的提問時說,目前類似的科技也應用於幫助病患管理慢性病情,譬如部分綜合診療所在科技增強醫療計劃(Primary Tech-Enhanced Care,簡稱PTEC)下提供的住家血壓監測服務。病患定期在家量血壓,並通過一個有藍牙功能的血壓儀及手機應用將血壓讀數提交給綜合診療所的護理團隊,不必前往綜合診療所。當局將逐步在所有綜合診療所推行這個計劃,並將這一方案擴展至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
根據衛生部提供的資料,在冠病虛擬病房計劃下,冠病病患每天會通過聊天機器人或電話接到提交體溫、血壓等生命體徵數據的提醒,迄今已幫助逾700名居家康復的冠病病患、省下了逾5000個住院日(physical bed 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