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和國立大學兩所本地大學與業內合作夥伴旨在開發新的氫氣提煉技術,加快發展將氫氣為可再生能源在新加坡作商業用途。
南大於周二(3月29日)宣布這一消息的前一周,新的報告表示氫有助新加坡能源部門減排行動中起關鍵作用。目前,該部門的排放量約占全國的40%,而活動的目標到2050年,其實現凈零排放。
氫氣被吹捧為比天然氣更清潔的燃料,因為氫氣在燃燒時不會釋放任何二氧化碳。然而,為了能成為一種綠色替代品,氫氣將生產作可再生能源。新加坡很難在本地生產低碳氫,反應了本國需要向全球尋找氫氣供應鏈。

NTU將於國內外的企業合作,來源:海峽時報
南大旨在創造更好的催化劑和更高效的反應器,以提高從液態有機氫載體中提取氫的效益。項目有望實現更高效、更經濟的氫氣運輸,並將得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新加坡和日本一眾業內合作夥伴的支持,進而有助擴大全球氫供應鏈。目標是在2025年該技術達到半商業化,並在2030年全面實現商業化。

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顏金勇,來源:柔佛人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MTI)部長顏金勇在「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預算討論會中表示:「液化氫的運輸技術還沒有做到一定的規模,因此長距離運輸氫氣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為了運輸氫氣,氫氣必須冷卻到-253攝氏度,液化之後才能用油輪運輸,與液化天然氣的原理相似。
顏部長指出,氫其他形態的替代載體,如氨和液態有機氫載體,更容易運輸,但也面臨不同的挑戰,例如到達目的地需要從載體中提取氫氣。

南大校長蘇布拉·蘇雷什,來源:NTU
南大校長蘇布拉·蘇雷什(Subra Suresh)教授表示,該項目由政府的低碳能源研究基金倡議支持,將協助新加坡設計一個具有成本效益的氫供應鏈網絡,並運用日本工程公司千代田株式會社(Chiyoda Corporation)的專業技術。千代田株式會社已經開發了環境溫度下的氫氣儲存和運輸技術,稱為「斯佩拉氫氣」(Spera hydrogen)。其他業內合作夥伴還包括PSA Corporation、Sembcorp Industries、City Energy、Jurong Port、Singapore LNG Corporation和Mitsubishi Corporation。
蘇雷什教授補充:「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在最先進的設施基礎上,降低氫運輸的全球成本,使氫成為傳統燃料的可行替代品。」
信息來源:
1. "NTU consortium aims to accelerate commercial usage of hydrogen in Singapore" The Strait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