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近日宣布,5月19日起孩子們居家學習至5月底(接著就是暑假了),興趣班也同時轉為線上課程。 一時間,身邊的家長們一面覺得這樣更安全(大部分家長已居家辦公),一面苦惱怎麼和學齡娃朝夕相處。
01 芝麻放學到家,嘰嘰喳喳說著學校見聞:
「今天去禮堂上體育課的時候,地面上居然貼著座號,每個人只能拿球原地自己玩。 不過我和站在左右兩邊的朋友平時就喜歡拍球比賽,所以沒影響到我們,還是很開心呀。」 因為後天就不去學校了,今天果然拿回了很多課本。 「今天還有很多華文作業!」 我知道芝麻是喜歡華文課的,她這句話是笑著說的。
02 「媽媽你看,我拿到了12張!」

芝麻上的是新加坡政府小學小二高級華文 原來,華文老師準備了12個偏旁部首的作業,但告訴大家可以上台來選1到7張回家做。
芝麻說她上台把7份都各拿了一張,問老師還有5張藏哪裡了。一時間,班上還有幾個孩子也喊:「我也要12張!」 芝麻繪聲繪色和我描述著當時的快樂和熱鬧,說老師笑他們像是在買菜和搶菜。
03 芝麻告訴我誰誰分別拿了幾張,誰誰就只拿一張:「我是唯一一個拿了全部的!」
忽然想到之前和一位教師朋友聊到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s(DI,差異化教學),我覺得,芝麻的華文老師似乎在玩笑中完成了這樣的分發作業。
一方面看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方面也可以在孩子來領取時候根據其程度進行鼓勵或適當勸退。
孩子開開心心領回作業,家長應該也難有異議。
要知道,家長是又希望老師因材施教,又不想自己的孩子分在比較低的組別里的。
04 芝麻這會兒正在努力寫這些作業,我問:「這是假期作業?不是今天必須做完的吧?」
她:「嗯,我問老師相不相信我今天就能做完;她說相信,但是不需要啊;我就想看看如果我今天都做完了,明天她會怎麼說。」說完得意一笑。
我知道芝麻一直比較好勝(怎麼引導和避免過度,此文不提),還想勸勸她:「老師都說今天不用做完了。」
她笑:「希望她會給我加分。」
我:「那分數有什麼用呢?」
芝麻:「每個月底會讓分數高的同學領心愿卡片呀!以前可以選擇換座位到好朋友旁邊,可是現在都一個人坐,那可以選坐到老師旁邊!雖然平時都是調皮的孩子被罰坐老師旁邊,但是我們好幾個同學都想得了卡片這麼做呢!」
心愿卡片還有讓老師打電話給家長夸孩子,芝麻說:「但我覺得這個沒什麼用,上次我要的是直接再給我加分。」
05 我一直覺得,能讓孩子喜歡自己以及所教的學科的老師超級牛。 接下來近兩個月的一家三口朝夕相處,要是我也可以把我想完成的事和我自己,都變成ys和芝麻超喜歡的,那就太棒啦!
比如列出12項家務,把它們變成競品; 比如幫我備咖啡這類服務我的事項,寫成心愿卡片作為獎勵…… 讓(會被迫配合的)ys和芝麻好好表現和爭取。
我對明天充滿希望!
(秒回正經臉)
祝大家宅家快樂!平安溫馨!
(文:菱葉兒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Leafy主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