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3個省市同時官宣!出門無需測核酸、分級診療!新加坡突然警告新一輪疫情

2022年12月07日   •   3萬次閱讀

最近,中國的防疫政策,迎來了一絲鬆動。

暨廣州率先打響「第一炮」後,中國各大城市也紛紛跟進。

12月初,成都地鐵發出官方通告,乘客們只要手持綠碼,就能無干擾搭乘地鐵。

天津地鐵也官宣,不再要求72小時內的核酸證明了。

走在這一輪的「解封潮」的中國城市,最近幾天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中國全國各地,現在是徹徹底底地開始逐步開始放寬措施了。

中國更多城市鬆綁進行時

傳染病專家呼籲調整管理措施?

在新一輪解封潮到來時,中國的長三角地區是反應相當快的一個群體。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多個城市從核酸、出行、購藥等多個方面優化了相關防控措施。

杭州居民從新規指示牌前走過,圖源:人民視覺

從出行來看,上海地鐵官宣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就在周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的相關措施,具體包括:

一、乘坐軌道交通、地面公交、輪渡等市內公共運輸工具,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二、全市公園、景區等室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上述優化調整措施自12月5日零時起實施。而且,上海方面也透露不排除之後再度優化的可能性,表示後續將根據國家政策和疫情形勢,持續優化調整相關防控措施。

而在中國多地大規模開展的核酸檢測,在浙江多地也得到了優化。

12月4日晚間,浙江省內杭州、寧波、台州、溫州、紹興、嘉興、金華、舟山、湖州、衢州、麗水等地相繼發布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相關措施的通告,自12月5日起實施。

圖源:浙江新聞

上述浙江省內11區市,都宣布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實行「願檢盡檢」

除了養老院、福利院、中小學、幼兒園等特殊場所外,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運輸工具,進入公共場所,也都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掃「場所碼」。

圖源:中新社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還表示醫院已經制定好了分級診療方案(和新加坡去年十月很像啊):

為了加快落實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內蒙古、黑龍江、江西、山東、遼寧等地也進一步優化調整了防控措施:

圖源:見水印

武漢公交地鐵不再查驗核酸、南昌室外公園和景區也不再查驗核酸、昆明公園和景區取消核酸要求、山東乘坐公交地鐵和買退燒藥時也不再需要核酸證明......

一言蔽之,自打廣州開了頭,各地都紛紛效仿調整了部分防疫政策,只是優化程度上有些區別罷了。

北京商場內出現人潮,圖源:澎湃新聞

不過,這些調整並不等於完全放開。不久前,「北京發布」微信號還專門發文闢謠到了「北京將全面取消防控措施」的說法。

在這輪新政下,中國各地政府紛紛表示,在優化防疫措施之餘,也要堅持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

畢竟,就在12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團隊發文指出:雖然中國目前走出疫情的態勢越來越清晰,但目前並未完全取得最後的勝利。因為即便病毒毒力再弱,在短期內還會對脆弱人群造成損害。

當然,在這輪新的防控措施下,中國衛生專家也有一些其他建議和說法。

據《中國網》報道,一位中國傳染病專家,表示現在已經是時候,將新冠病毒防控回歸乙類管理條件了!

來源:中國網

在中國,傳染病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據來自於傳染病的傳染性和致病力,對於致病力強、病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傳染病,一般歸為甲類或者乙類甲級管理,管控措施一般是採取強制性隔離、疫區封鎖等。

早在2020年1月20日,新冠就納入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而對於發病率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傳播能力有限,對社會造成一定危害的傳染病,則會歸為乙類。

至於傳染強、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傳染病,一般歸為丙類。

圖源:越通社

在接受中國媒體《第一財經》的採訪時,這名傳染病專家表示近期中國九成以上的新冠患者,都是輕症和無症狀患者,病死率並不算太高。

「當前流行毒株的致病力比較弱,在全國已經完成基礎免疫的條件下,按乙類管理已經不成為問題。回歸乙類管理,也可以為未來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據,做到有法可依。」這名專家是這麼對媒體說的。

圖源:第一財經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彭劼,也對媒體表達了相同看法。

他認為,奧密克戎毒株傳染性雖然變強,但毒力已經變弱,病患病死率已大大降低。因此,調整管理措施的時機或已成熟。

圖源:星島網

不過,雖然新冠的致命性比前面低了不少,但具體如何去做,還需要中國衛生部門進行研判。

網絡上,也有不少人對鬆綁表現出了一定的疑慮,認為不能「一刀切」,立即大刀闊斧地進行大轉變,讓中國的防疫成果泡湯。

對中國而言,「解封」或者「開放」後的疫情態勢,新加坡的例子或許很有參考意義。

在一輪又一輪的疫情爆發期後,這兩天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再次公開發言,「預言」了下一波疫情即將襲擊新加坡。

王乙康:新一波疫情將至

世衛組織提醒不能放鬆警惕

新加坡放寬各項防疫限制,走到現在已經有近半年的時間了。

這幾個月來,新加坡曾經歷了數次疫情,但最終依然挺過來了~無論是重症率和病死率都不是太高。

圖源:海峽時報

進入12月,在這個新加坡人傳統的「度假季」里,王乙康在昨天的一次會議上發出了預警:接下來新加坡很有可能再度迎來病例爆發!

至於爆發的原因,王乙康將此歸結於兩個佳節(聖誕+明年的元旦),很多新加坡人會趁著這個機會出國遊玩一番。

圖源:CNA

畢竟,全球很多國家都紛紛放開了防疫政策,個人如果前往這些國家旅遊,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感染了病毒。

目前,新加坡已經取消了所有的入境檢測和隔離要求。因此,新冠病毒就很有可能經由這些人帶入新加坡,在不經意間造成又一波大規模社區感染。

圖源:Yahoo

要知道,作為新加坡防疫部門的頭頭,王乙康的話,之前每次都被證實了。

因此今年年底,新加坡會再迎來一波疫情,幾乎就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然而,雖然王乙康做出了預測,但他顯然對此並不像去年那般緊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新加坡今年已經出現三波較大規模的疫情:

「疫情爆發並不是一件前所未見的現象。」王乙康似乎相當有信心。在他看來,新加坡人已經學會了如何與病毒共處了......

圖源:BBC

因此,在談到新加坡是否會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時,王乙康直言當局正在密切關注在北半球冬天可能產生的新變種毒株,及他國的防疫限制。

他重申,政府在能夠放寬措施的時候都選擇放寬了,新加坡目前的防疫政策已經少之又少,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了。

言下之意,似乎是在說只要時機合適,新加坡不排除進一步放寬的可能性。

圖源:CNBC

當然,新冠病毒,特別是正在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已經不那麼「危險」是既定事實,這也並不意味著,立即解除所有限制是最好的做法。

1/2
下一頁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2家銀行定存利率匯總!存這裡最划算!中國用戶能開這些銀行帳戶
2025年05月03日   •   7萬次閱讀
牛車水食肆紛爭升級!女店長與店員當街互毆,雙雙送醫一人被調查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5萬次閱讀
凌晨玩「寶可夢」捉精靈 老婦遇匪5手機被搶
2025年04月28日   •   4萬次閱讀
【GE2025】新總理效應 行動黨大勝 黃循財首次領軍受肯定
2025年05月04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2025年04月29日   •   4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知名馬拉松賽事驚現悲劇,一名45歲男子比賽中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大選,中國朋友問:工人黨支持者那麼多,為何打不過PAP?
2025年05月04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山人海 行動黨阿裕尼候選人:我們不怕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疑上下扶梯碰撞 男子送餐員互毆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滕沛源因美貌受不當關注 工人黨吁尊重女性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中國男在金沙賭場 非法兌換錢幣牟利 坐牢1周
2025年05月04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