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的大寶森節,對印度族群的重要性不亞於中秋節對華人的意義。
在全國都不放假的新加坡,一所國際學校卻帶著來自全世界的各族小朋友,在學校慶祝起中秋節。
來自印尼和中國的學生,為大家帶來了一曲《白月光》,曲調優美,字正腔圓。

你能看出下面這幅字,寫的是什麼嗎?

這是三位分別來自美國、德國、法國的小學生,在現場用篆體寫出的「花好月圓迎中秋」。
看著台上來自30多個國家的小朋友合唱起華文歌《我們的月亮一定圓》,簡直就是央視春晚國際大聯歡的架勢。

台下的家長也是看得津津有味~emmm就不知道家長們聽不聽得懂華文了~

這所國際學校Hillside World Academy(HWA),雖然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圈裡已經頗具名氣,但很多中國讀者可能比較陌生。如果說起她的「母校」——北京匯佳國際學校,那在北京幾乎無人不曉,就算在全中國,也是鼎鼎大名,可以說它是中國大陸正規國際學校的「開山宗師」。
北京匯佳國際學校新加坡分校(HWA)也是全新加坡唯一一所受教育部邀請,來新加坡開設分校的中國國際學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英國、澳洲、美國、義大利等20多個國家,中國學生比例只占20%。
表演活動結束後,安排的是一系列與中秋有關的手工活動及遊戲~
DIY中秋月餅,打發洋人小朋友們超有用!

即使在中國,很多小朋友也沒做過月餅,大城市衣食無憂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嫌棄月餅這種「重油重糖」食物。而在新加坡,一群西方小朋友做起中國傳統糕點,卻是有模有樣。
中秋的另一個重要習俗是掛燈籠,猜燈謎。

小朋友親手畫燈籠~這樣,根本不用教他們什麼叫燈籠,他們自己連燈籠外形和內部結構都了解得門兒清。

燈籠是抒發創意的一方園地。小朋友們中英文並舉,表達對中秋的節日心愿。
在中國,中秋還有放河燈的傳統。

用紙折出蓮花河燈,既有成就感,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中秋節日習俗。

書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這所學校里,你能看到這一藝術的傳承。

書法講究「沉心靜氣」,這位緬甸同學拿毛筆姿勢端正,楷書筆法蒼勁有力,這功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

小朋友也加入書法練習大軍。楷體什麼的太easy,直接挑戰hard模式,寫篆書!

除了心靈手巧的手工活動,還有能培養孩子們的運動能力和協調性的戶外遊戲。
學校安排了名為「後裔射日」的射箭項目。在中國古代,「射」也是「君子六藝」中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之一。這麼一想,禮、樂、射、御、書、數,除了御(駕馬)沒辦法教授,其他的在這次活動中都展現出來了~

抖空竹是中華傳統文化苑中一株燦爛的花朵,現在這朵花在外國小朋友手上開始綻放了~
大人小孩齊上陣,真能把空竹抖起來的都是行家呀!在中華傳統遊戲中,孩子們動手又動腦。

HWA的活動,通過遊戲寓教於樂地傳播中華文化,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對中文的興趣。
在英語越來越占主流的新加坡社會,如何提高中文水平,已經是全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語言從來也不是孤立的課題,背後隱含著的是文化的推廣。
大量機構的成立,比如「推廣華語理事會」,以及「雙語雙文化」理念的宣傳,固然體現出新加坡對華文的重視,也折射出推廣中華文化在現代社會裡任重道遠。
很多傳統項目連在中國都很少舉行,HWA的國際學生們卻玩得輕車熟路。正所謂,有深度的文化才能有神韻!HWA後面依託的北京匯佳國際學校,對中華文化精髓的挖掘,根據多年的國際學生教育經驗,梳理成一整套適合年輕一代世界小公民的中華文化浸濡體系。
在北京,匯佳是為孩子們提供國際化教育的名校;在新加坡,HWA卻成為以提供優質中文和中華文化教育為鮮明特點的國際學校。

(北京私立匯佳學校總部)
匯佳的「匯」,就是這樣中西交匯,融匯貫通。
在全球化的時代,在中國崛起的時代,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新加坡,匯佳在探索既因地制宜又可放之四海的教育方式。

HWA在教育上的探索,帶來的不僅限於對教育界的啟發。
向全世界推廣中華文化和社會各界和個人,也都可以從新加坡這所國際學校的節日活動得到更大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