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綜合電)新加坡展開領導交替,72歲總理李顯龍周三(15日)交棒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這標誌新加坡「李氏王朝」時代的結束。
李顯龍的父親是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李光耀任總理25年,在1990年「退居」資政,由親信吳作棟接任總理,但外界大多還是認為李光耀才是真正的新加坡領導人。李顯龍在2004年接任總理,李光耀也同時不再擔任資政,被質疑是「隔代交班」。
李顯龍於20世紀80年代步入政壇,曾擔任新加坡國防部第二部長、貿易與工業部長、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等職。2004年8月就任新加坡總理。

李顯龍交棒,標誌新加坡「李氏王朝」時代的結束。
在李顯龍主政近20年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翻了2.4倍;獅城經濟更多元,包括開設賭場度假村,發展生物醫藥等,成為新增長引擎。
李顯龍2004年接任總理之時,新加坡走出沙斯疫情,人均GDP總值近4.7萬新元,但20年後,名義GDP已是2004年的3.5倍,達到6733億新元,人均GDP是當年的2.4倍,達到近11.37萬新元。新加坡過去20年經濟發展更多元,而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人才中心和貿易節點的國際地位也更加穩固。

力排眾議開賭場
李顯龍主政之前,獅城經歷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又遇上科網泡沫和沙斯疫情,他當時已參與制訂政策,意識到要為經濟尋找更多增長引擎,以應對未來的外部衝擊,發展生物醫藥成為新增長引擎之一。他上任後,又打破新加坡一貫不開賭場的立場,拍板建造賭場綜合度假勝地。
李顯龍2004年上任之時,眼見香港的迪士尼樂園開幕在即、馬來西亞每年舉辦一級方程式賽車,新加坡旅遊業逐漸失去競爭力,因此力排眾議,提出開設賭場。
2010年,聖淘沙名勝世界和濱海灣金沙賭場開幕。如今,這兩個賭場度假村雇用約2萬名員工,超過65%是當地人。
當年首次提出賭場綜合度假勝地的構想時,受到很多人反對,李顯龍頗費了一些唇舌說服國人:「若果整個地區都在前進,我們卻原地不動,20年後我們會被置於何地?」
在治理新加坡的20年中,李顯龍將新加坡打造成人均薪資最高的亞洲國家之一,同時被譽為「人才大國」,眾多富豪都想移居至新加坡。
對於結束總理任期,李顯龍日前受訪時的態度相當平淡、坦然,表示自己已經做好準備,可以「拿得起放得下」。
卸任後想多陪孫女
要學AI與攝影
李顯龍是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和妻子柯玉芝的長子,1952年2月10日出生於新加坡,有一個弟弟李顯揚、妹妹李瑋玲。李顯龍從小成績優秀,除了有數學天分,也在師長的教導下學吹單簧管,更能夠講英語、華語、馬來語等多種語言。
李顯龍較早前受訪時透露,他期待卸任總理以後可以花更多時間陪伴孫女,並且多多讀書上課,學習人工智慧(AI)與攝影。
李顯龍向媒體透露,三、四十年前不夠成熟,沒注意到應該充分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現在有第二個機會學習孩子(孫女)成長過程,很有滿足感。」
他表示,孫女很喜歡跟他們待在一起,「我們也很樂意照顧幾個孫女,看她們長大。」
每天都看華文報紙的李顯龍,也身體力行用華語跟3個小孫女交談。
李顯龍希望卸任後利用政府「技能創前程」津貼,報名AI與攝影課程,並且多看一點書,包括台灣作家齊邦媛的著作《巨流河》。
李顯龍卸下總理後,將出任內閣國務資政。他承諾盡最大努力協助繼任者,包括分享自身經驗、觀點及人脈,但黃循財必須自行做出決策,用自己的方式領導國家、說服人民。

李顯龍(右)和溫家寶握手。
熟讀中國古典名篇
任內訪華14次
李顯龍在執攻20年內,先後訪問中國14次,除了到訪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多次前往中西部地區。
他對中國歷史有濃厚興趣,熟讀中國古典名篇如《出師表》、《念奴嬌·赤壁懷古》、《長恨歌》等。在他任內,中新兩次升級雙邊關係。
李顯龍訪問中國,行程包括與中國高層會晤、出席峰會、訪問企業,還實地了解不同城市的發展。
2010年,他在8天內到訪重慶、長沙、武漢、上海、蘇州。2005年和2012年訪華時,李顯龍兩度受邀到中共中央黨校演講,在外國政要中十分罕見。
華語演講英語交流
兩次他都以華語演講,之後用英語與中國高幹交流。《聯合早報》引述2004年至2013年間擔任總理新聞秘書的陳懷亮稱,李顯龍訪華期間常以華語與中國官員交流。
李顯龍對中國歷史有濃厚興趣,到訪過廣州的黃埔軍校舊址、陳列馬王堆漢墓考古發現的湖南博物館、三國古戰場赤壁等。
李顯龍熟悉三國故事,及蘇東坡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李顯龍小時候是華校生,接受了12年的華校教育。他十分欣賞中國的一些古典名篇,熟讀諸葛亮的《出師表》、白居易的《長恨歌》、岳飛的《滿江紅》等。
2004年5月,李顯龍以副總理身份訪華,時任中國副總理吳儀用廣東樂曲《步步高》祝賀他即將接任總理;他當場用蘇軾《水調歌頭》中的「高處不勝寒」回應,獲吳儀讚賞。
李顯龍任內,新加坡與中國兩次升級雙邊關係,2015年升為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2023年又升級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

李顯龍多次訪華。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顯龍最仰慕諸葛亮
李顯龍在20年前接班時,談及最仰慕的歷史人物是諸葛亮,當時他還強調是《三國演義》的諸葛亮,而不是《三國志》的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用兵如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前兩句,讓李顯龍敬佩,後兩句,讓他產生強烈共鳴。
這次交棒,李顯龍希望新總理黃循財能學習他的初心,還有面對詭譎的國際局勢,如何與大國,特別是中國、美國,以及鄰國保持並發展友好關係,並維護自身的利益。
新加坡在李顯龍總理任內,外交上面對中美對抗,在兩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採取審慎務實的立場。他多次呼籲,在中美戰略對抗下,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一系列全球性挑戰,避免許多重大議題陷入停頓。
李顯龍強調,如果中美陷入全面對抗,將嚴重削弱多邊機制的效力,無法就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糧食安全等全人類共同議題達成協調行動,這將為全球帶來災難性後果。
小國勇迎大挑戰
在國際社會眼裡,新加坡雖是小國,卻勇於迎接明顯大挑戰,深化與大國的關係。李顯龍政府除努力平衡與中、美關係,並加強與印度、日本等國的合作夥伴關係,提高新加坡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
在李顯龍的領導下,新加坡也鞏固在東協的領導地位,倡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主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在推動區域安全合作上,新加坡積極參與東協防長會等防務對話,並與多國開展聯合軍事演習,以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