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被人「盯上」了!
一名男子(代號小K)去年在網上散播言論,威脅恐嚇李顯龍總理。 他還一連發了三條留言表達這類觀點!情況緊急,這名男子立馬被捕了!
經過審訊後,他因為「口嗨」,結果要吃四個月的牢飯了......

這名男子對李顯龍說了啥?
實況實況 時間回到2022年的7月8日。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生死未卜,李顯龍在個人臉書上發文表示震驚,並譴責這種暴力行為。多家媒體也爭相轉載這條新聞。

當時,在CNA新聞報道的評論區里出現了這麼一條不合時宜的評論:「請有人對我們的總理做同樣事情」。
這條評論在被人發現後立即被刪除隱藏了,並被通報給了警方。
但還沒等警方有動作,小K又轉戰到了李顯龍的個人臉書貼文,以及雅虎新聞的新聞評論區里,分別留言:
「如果你走的是正確的道路,不用就擔心人們會密謀反對你,但你不是。」 「你(安倍晉三)的好朋友李顯龍很快就要和你一樣了。」

圖源:見水印
種種跡象都顯示,小K似乎在煽動他人都對李顯龍實施暴力行為。
新加坡警方在接到匿名舉報後,5個小時內就鎖定了小K的真實身份,順著網線就去抓人了。
在小K的家裡,警方繳獲了一台電腦、一部平板以及四台手機。相信這些就是用來「作案」的工具。

圖源:海峽時報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經過一番調查,媒體披露小K是一名45歲的本地男子。
他說,自己會發表上述言論,都是因為自己並不喜歡新加坡政府。所以,李顯龍總理就被連帶了。

圖源:新浪
小K說,自己因為健康原因一直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心中逐漸萌生出怨念。
他將這一切都歸結於新加坡政府,作為政府領導人,小K認為李顯龍總理也難辭其咎。
安倍遇刺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小K在這之前也在網上發表過類似引誘暴力犯罪的言論,只是當時還沒有被人注意到罷了。

事實上,通過後續的調查報告,也基本上證實了小K真的只是在口嗨而已。
但是,他的做法依舊是觸犯了新加坡的法律。在新加坡,任何人因製作或傳播任何包含任何煽動暴力的電子記錄而被定罪——則將面臨最高5年的監禁、罰款或兩者兼施。
控方說,小K的行為必須被嚴懲,以阻止這種不良風氣和暴力言論在網絡上傳播。不過,在刑期方面,控方只要求法官判小K坐牢4-6個月。

小K則通過律師為自己求情,表示自己只是初犯,且已認識到了錯誤感到後悔。
負責審理此案的法官最終判定,小K需坐牢4個月。 網民對此議論紛紛,一些人覺得小K是罪有餘辜,怨不得別人。
舉報他的人乾得好。不僅在新加坡,同樣在世界各地,對於一些人來說,當他們生活不順心時,他們認為的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責怪政府。有些人就是有這種盲目的仇恨。這些人就是在「找人背鍋」。
@James 他應該坐牢,他理應被判坐牢更久的。他的焦躁、沮喪,在不知道嚴重性的情況下「亂吠」實在太惡劣了。
@Tan Hou 當然,也有的人認為,小K的遭遇也值得政府反省,為這些有身體障礙的人可以提供更多幫助。

新加坡樟宜監獄正門,圖源:早報
在新加坡,網絡並不是法外之地。
新加坡的兩大管控利器,一個是2014年立法的防止騷擾法令(POHA),另一個則是2019年落實的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POFMA)。
李顯揚也因亂說話吃了官司
實況實況 違反這兩條法律不是說著玩的。
去年,新加坡兩名部長——尚穆根和維文醫生因為租用黑白屋一事,被人懷疑其中可能存在貪腐問題。兩名部長於是請求新加坡反貪局進行調查。

圖源:8視界
之後,反貪局調查還了兩名部長一個清白。
可李顯龍總理的親弟弟李顯揚,卻在臉書上對這兩名部長做出了誹謗性言論,指責二人利用權力謀私利。
面對突如其來的誹謗,維文和尚穆根要求李顯揚道歉,並撤回誹謗內容。
同時李顯揚還要支付賠償金,他們會全數捐給慈善機構。如果李顯揚不這樣做,就將收到律師信!


兩個部長帖文內容:我們已經要求他道歉,讓他撤回誹謗內容並支付損失賠償金,這筆錢我們將捐給慈善機構。如果他不這樣做,我們就告他!
雖然一開始,李顯揚根據要求確實做出了更正指示,但稍後卻改口了......於是,兩名部長就將他告上了法庭。
李顯揚則在遲遲沒有回應,並在網絡上隔空喊話兩位部長「要告我就來英國告我!」(當時李顯揚已經移居英國)
案件之後在新加坡法院在李顯揚缺席的情況下進行審判(李顯揚已在英國看過法律文件但沒有回應),去年11月2日公布裁決:
①頒布禁令限制被告(李顯揚)發表或傳播原告腐敗行為的虛假和誹謗性指控,包括不實指控兩部長要求新加坡土地管理局給他們特別待遇,在裝修黑白洋房時,不必尋求批准即違法砍伐樹木;
②被告(李顯揚)必須向原告(尚穆根以及維文醫生)做出賠償,賠償金額之後將進行另外的聽證會後另行評估決定;

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沒有言論自由?
很多世界人權組織以及外國媒體,一直在批判新加坡似乎缺少言論自由。

但是,新加坡領導人和高官們,對此事又是怎麼看的呢?

李光耀評價民主:不是靈丹妙藥
事實上,李光耀對於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鼓吹的那些點相當不以為然。
2009年,美國兩位學者採訪了年近90的李光耀,並編成了一本書《李光耀對中國、美國和世界的真知灼見》。

李光耀認為,西方式的民主對亞洲來說不會是最佳道路,他是這麼評價美國的:
「美國人相信他們的理念具有普世價值,比如個體至上理論,無拘無束的言論自由。其實並非如此,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實際上,美國社會之所以能這麼長的時間內維持繁榮,並不是這些理念和原則的功勞,而是因為某種地緣政治意義上的運氣、充足的資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來自歐洲的充裕的資本和技術,以及兩個大洋使美國免受世界衝突的影響。」

來源:huffpost

李顯龍談言論自由:要有度
現任總理李顯龍對所謂的言論自由也有他的看法。
2015年,他在一場研討會上反駁了美國主持人Fareed Zakaria對新加坡人因懼怕權威而缺乏創新能力的論述。
他說,新加坡的政治文化未來固然將出現變化,年輕人也會有各種新訴求,但支持人民一味挑戰權威與制度不是新加坡要走的方向。國家必須在確保人民有空間發表看法和陷入無政府狀態之間取得良好平衡。
簡單來說,就是不能讓無限制無底線的言論自由危害新加坡的發展和進步。尺度很重要。

圖源:Todayonline
2019年,在接受新傳媒採訪時,李顯龍再度重申了這個觀點。
他認為,言論自由在任何社會都不是絕對和無限的,超出恰當範圍可能就是誹謗、汙衊,或威脅到他人,因此得找一個能保護言論自由的恰當範圍,讓人們能有意義地交換信息、意見和看法。

圖源: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

尚達曼狂懟BBC主持人:好虛偽
雖然新加坡是個小國,但新加坡政府官員在國際上一直都很「剛」。
新加坡現任總統、前國務資證尚達曼在一次採訪中,怒懟了BBC主持人所要求的「新聞自由」,認為一些外國政客太虛偽。
他說:新聞自由的理念很好,但這不是唯一需要實現的。
老百姓要的是女性和兒童可以在夜間可以放心地走在街上的自由,老百姓要的是生活在良好城市秩序下的自由,老百姓要的是在教育和求職上不存在背景和種族歧視的自由,老百姓要的是對於宗教信仰沒有偏見的自由。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自由,但很多(西方)社會並沒有這樣的自由。
尚達曼接受採訪的原視頻,可點擊閱讀原文Read More查看。

事實上,進入到21世紀,新加坡政府對於言論和新聞自由一直是一個相對鬆弛的狀態。
基於事實的個人看法、批評、諷刺(satire)或譏諷性模仿(parody),通常不會引起政府的關注。 也就是說,你甚至可以罵政府,只要是你不是空口無憑胡亂噴人就行。
自由得有尺度,罵人要有技術,不然,就像小K一樣口嗨著,就可能把自己送進去牢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