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未來六年將為海事業組合基金-可持續性撥款1500萬元

大士港口效果圖。(圖:海事及港務管理局)
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為新設立的海事業組合基金-可持續性(MCF-Substainability),預留1500萬元到2030年,以鼓勵企業率先採用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交通部長徐芳達昨天(5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宣布這一消息。
海事局發布文告表示,目前海事業組合基金有三大支柱,分別是人力發展、業務發展和生產力。
為了幫助海事業在綠色經濟中抓住新的增長機遇,當局增設可持續性作為第四支柱,為非中小型企業共同出資三成,或為中小型企業共同出資五成,用於支付預先批准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合格採用成本。每個解決方案的最高金額為3萬元。
通過設立海事業組合基金-可持續性,當局還可以資助新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項目或鼓勵整個行業採用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項目。
當局將在今年第三季公布更多細節。
此外,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熟練海事職工隊伍,我國需要辨認對僱主和雇員都有用的技能,並為成年雇員提供優質、靈活的技能提升和再培訓機會。為此,新加坡海事局和新加坡海事基金會將成立一個人才技能聯合辦事處(Joint Office for Talent and Skills)。辦事處將與行業夥伴和本地高等院校密切合作,促進海事職工的培訓和技能提升。
當局也指出,隨著未來船舶去碳化和過渡到使用替代燃料,海事職工需要掌握有關安全處理和添加新替代燃料的技能,包括應急計劃和緩解措施。海事局將繼續與勞資政三方夥伴合作,開發必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培訓海事勞動力,為這一過渡做好準備。
海事業勞資政三方諮詢團的完整報告將於下個月發布。更多細節也將在適當時候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