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日訊)儘管新加坡政府開始放寬限制措施,但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又稱大摩)認為,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是最後一個恢復到新冠肺炎爆發前水平的國家。
該行預測,中國可能是最先在今年第三季恢復,而出口導向型國家如新加坡、泰國和大馬可能需等到2021年第一季度才能復甦。
「亞洲地區(日本除外)是最依賴出口的,其中一些國家實施封鎖措施,導致出口和內需受到雙重打擊,因此預測需要更長的時間,或許在明年第一季才能恢復。成長風險傾向於下行。」

根據先進先出原則,中國是內需導向型經濟,並正放寬政策,因此中國可能是亞洲地區(日本除外)最早能在第三季恢復到疫情前的國家。
該行認為,全球的政府、企業和個人,不會那麼快復甦。但該行建議經濟體以慢而穩的方式跑贏比賽。
目前亞洲地區(日本除外)位於新冠肺炎疫情曲線的不同部分,經濟學家分析經濟將逐漸以V形恢復。
區域經濟復甦的速度取決於三個因素,即貿易、旅遊業與大宗商品等部門的受影響程度、各國機構迄今管理疫情局勢的反應,以及國家平衡財政政策的能力。
該行認為,新加坡不僅是財政政策應對方面最有空間的國家,也是抗疫「有效」的例子,但出口型經濟使其處於弱勢地位。
「貿易波動對於全球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往往處於『高貝他值』(high-beta),並會導致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尤其是規模較小的開放經濟體的增長波動性更大。」
「亞洲地區(日本除外)香港和新加坡擁有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反應,但在不確定的環境和外部需求的巨大拖累下,財政乘數較低可能會抵消部分影響。」
該行認為,各國需要允許經濟活動恢復,同時降低病毒病例死灰復燃的風險。
「這意味著社交距離常態可能會繼續,直到能大規模生產疫苗,現階段,似乎最早要到2021年春季這可能會限制經濟復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