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馬來西亞柔佛州務大臣哈斯尼接受馬國英文報《星報》訪問時說,應該儘快重開新馬邊境。 這不是哈斯尼第一次呼籲重開新馬邊境。
新馬邊境於3月18日因抗疫而關閉,至今已有半年。新馬兩國8月17日實施周期性通勤安排(PCA)和互惠綠色通道(RGL)措施至今,共有5542人通過這兩個渠道出入馬國,但是,這個人數與疫情前每天二三十萬人往返,顯然連零頭都不到。
哈斯尼說,新馬邊境若持續關閉,在新加坡工作的10萬馬來西亞公民恐怕要失業。

(圖源:馬來西亞《星報》)
哈斯尼指出,在疫情之前,每天往返新加坡和柔佛兩地的人達25萬人次。若兩國邊境持續關閉,估計有10萬名馬國客工失業。柔佛州政府無法提供這麼多工作機會給這些從新加坡返馬的人,因此他希望新馬兩國邊境能儘快重開。
柔佛州目前有35000人失業,失業率達18%。

柔佛州是馬來西亞最靠近新加坡的州屬。兩地經濟一衣帶水,相互依存度很高。
新馬封關除了對柔佛州人口就業的打擊之外,對柔佛州的商業也造成大衝擊。
馬來西亞地方行政制度小科普:
馬來西亞有13個州屬,是中央之下的一級行政區,類似中國的省和直轄市。9個由君主名義上統治,如柔佛州;4個無君主統治,如檳城。
有君主名義上統治的州屬,掌控行政權的民選長官稱為州務大臣;無君主統治的州屬,掌控行政權的民選長官則稱為首席部長。
各地方立法議會舉行大選後,君主或州元首通常會邀請在議會中擁有多數議席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政府,並從中委任一位州務大臣或首席部長
州務大臣和首席部長相當於中國的省委書記兼省長。
商店營業額下降70% 5至10%商店倒閉
哈斯尼說,自3月份新馬邊境關閉以來,州內商業活動受到很大打擊,少了新加坡人的光顧,一些商店的營業額下跌70%。柔州有5%至10%的商店因現金周轉不靈而倒閉。

(在疫情之前,每天都有大批新加坡旅遊團到柔佛觀光購物,尤其在榴槤季節,總是一部部大巴把新加坡出發的遊客送去柔佛州各處榴槤園。)



(疫情之前,柔佛州的大商場人潮絡繹不絕。)

(疫情之前的新馬第二通道Second Link到了星期天傍晚,往新加坡方向的都是排長隊的大巴,把一車車的遊客送回家。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哈斯尼說,他和首相慕尤丁討論之後認為,是時候重開新馬邊境了。政府考慮先讓學生恢復跨境上學,再逐步開放讓工作人士通勤。

2019年,新加坡旅客是馬來西亞旅遊的主要來源,達1000萬人次,比印尼、中國、泰國、汶萊之和還多。
新馬邊境受限,其實,新加坡方面肯定也感覺到巨大痛楚。
原因很簡單,新馬一家親,柔佛州尤其如此。馬來西亞員工是新加坡經濟的一大動力。從基礎工人到高層管理和專業人員,新加坡各個領域都有馬國人。
最常見到的包括:餐飲業的酒樓經理、廚師、服務員;倉儲運輸業的司機、技工、經理;裝修業的木工、水電工、設計師;製造業的工人、管工、工程師;服務業的理髮師、清潔工等等。還有很多是公司里的各領域職員、經理、專業人士。
除了職工,還有一大類是學生和家屬。
如果沒有這些體力和腦力勞動人口,新加坡許多公司肯定會面臨問題。
再說,除了經濟上的高度相互依存,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之間也有很多親屬關係。這些就超然於經濟利益之外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