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最近的娛樂「瓜」可太勁爆了!據悉,新加坡已經獲得了女神卡卡(Lady Gaga),來東南亞舉辦演唱會的獨家主辦權,5 月份將在新加坡國家體育場連開四場震撼大秀。消息一出,全球粉絲沸騰,海外鐵粉們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奔赴獅城為偶像打 call。
這陣仗,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去年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在新加坡連開六場演唱會,那場面......直接讓新加坡第一季度經濟同比飆升 2.7%,外界對其 GDP 增速預期也跟著水漲船高。如今,新加坡顯然有備而來,全方位出擊,誓要將國際活動 「東道主」 的角色拿捏得死死的。
國際巨星效應:從文化現象到經濟變現
新加坡最近一段時間堪稱星光熠熠,承接了不少國際盛事。前不久的閱文IP盛典活動在聖淘沙名勝世界舉行,當時一大波中國明星現身出席,圓了不少人的「追星夢」。

但最受全球矚目和期待的,絕對當屬作為全球流行文化標誌性人物Lady Gaga的巡演。對新加坡市場來說,這不只是一場音樂盛宴,更是一個難得的跨界商業合作機遇。從門票收入、旅遊消費「井噴式」 增長到周邊衍生品被瘋搶,其輻射效應已經全方位突破了傳統娛樂產業的邊界。
作為 Gaga 東南亞唯一的巡演站點,新加坡精準 「狙擊」 高凈值消費人群跨境流動。想像一下,國際粉絲們為了看演唱會,機票、酒店、餐飲一路 「買買買」,服務業能不原地起飛?

比如去年在泰勒·斯威夫特演唱會期間,濱海灣酒店入住率達98%,均價上漲300%;樟宜機場客流量同比增25%。而社交媒體上的話題熱度不減,則在不斷強化著新加坡「全球事件中心」的城市標籤。
新加坡不走傳統旅遊業 「靠天吃飯」 的老路,主動出擊,藉助明星 IP 的稀缺性,把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資產,全力塑造文化體驗新地標,在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招 「差異化競爭」 玩得那叫一個「溜」!
政策與基建雙發力 打造國際活動 「夢工廠」
新加坡政府對承接國際大型活動的布局可是下了「血本」,已經超越了簡單招商引資的層面,而是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
政策上,堪稱 「寵粉」 到底。稅收減免,讓活動主辦方企業所得稅壓力驟減;開闢快速審批通道,大型活動籌備周期直接縮短 30%;還有 「國際活動基金」 為高潛力項目慷慨補貼,一路為國際主辦方 「開綠燈」,掃除活動落地障礙。

基建方面更是不含糊,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東南亞最大 「巨無霸」)、國家體育場(可容納 5.5 萬人的超級場館)等世界級場館持續升級,搭配無縫銜接的公共運輸網絡和超智能數字化服務系統,大型活動接待效率拉滿,藝術表達與商業運營需求統統滿足,這 「軟硬兼施」 的策略,誰看了不迷糊?
單點突破
打造活動經濟生態圈
新加坡的野心可不止做個 「活動搬運工」,而是要打造完整價值鏈生態。
文旅、零售、會展、創意設計等產業協同聯動,把明星演唱會變成 「吸粉」 利器。粉絲來了,順道嘗嘗本地美食,逛逛商業論壇,搶購限量聯名商品,吃喝玩樂一站式體驗,每場活動經濟效益呈幾何倍數放大。

同時,瞄準高端細分市場,服務標準、定價策略向全球頂級都市看齊,不和周邊國家在低成本領域 「內卷」。像米爾肯亞洲峰會、LVMH 亞洲論壇等國際峰會、奢侈品展會紛紛落地,吸引商務精英 「一擲千金」(人均消費是普通遊客 6 倍),經濟效益肉眼可見蹭蹭漲。
預計到 2030 年,新加坡國際活動相關產業對 GDP 貢獻率將突破 15%,成為繼金融、航運後的第三大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