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舉起」新加坡奧運夢 獅城首位奧運獎牌得主陳浩亮與世長辭

2024年12月06日   •   855次閱讀

說起新加坡的奧運獎牌得主,相信蟻粉第一個想到的不是2016年奪下蝶泳金牌的約瑟林,就是今年剛摘下水翼風箏板銅牌的墨士廉。

有多少人還記得,新加坡有史以來首位奧運獎牌得主,是在1960年羅馬奧運贏得舉重銀牌的陳浩亮?

當年27歲的他,體重只有67公斤,卻以舉起155公斤的壯舉打破當時的奧運紀錄,讓在國際體壇上寂寂無聞的新加坡第一次揚名海外。

從那時候起,每到奧運年,陳浩亮的名字就會掛在新加坡人的嘴邊。

這位深受愛戴的體壇英雄,(12月3日)因肺炎逝世,享年91歲。

陳浩亮在1960年的羅馬奧運奪下舉重銀牌,打破當時的奧運紀錄,成為新加坡有史以來首位奧運獎牌得主。(新加坡體育理事會)參賽費用自己賺 賽後回國又失業

除了為人津津樂道的奧運銀牌,陳浩亮也贏過共運會和亞運會金牌。

但在那動盪不安的年代,他並沒有因此一舉成名,凱旋歸國時也沒在機場受到熱烈歡迎。

上世紀1950年代,新加坡還是個資源有限的自治邦,體育運動不像現在那麼受重視,既沒有重金禮聘的外國教練和營養師,也沒有完善的運動器材和栽培項目。

生不逢時,似乎是上一代運動員的宿命。

20多歲的陳浩亮,每天下班後就到會所訓練。看看這些「吃瓜群眾」羨慕的目光……(海峽時報)

陳浩亮1933年在中國汕頭出生,三歲隨父親南來新加坡。

他受的教育不多,17歲就到新加坡河當碼頭工人,結識了一群熱愛舉重的朋友,下班後就結伴到會所訓練。

後來,他在朋友介紹下加入「永青舉重會」接受前輩指導,並代表新加坡到馬尼拉和墨爾本參賽。

不過,出國參賽的費用並非由政府資助,而是陳浩亮在國泰機構當文員、兼差當技工,千辛萬苦賺來的血汗錢。

他在1960年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直言:

「我們參加體育賽事,沒有任何物質獎勵。每個運動員都是憑著自己的愛好參與,我的工作也不是很穩定,有時甚至得餓著肚子去訓練。」

陳浩亮(左)曾在民眾俱樂部擔任舉重指導員。(海峽時報)

比賽結束回國後,陳浩亮又要重新開始找工作,因為一旦離開工作崗位出國參賽,飯碗恐怕是保不住了。

難怪當陳浩亮奪下奧運銀牌後,各國記者問陳浩亮的教練蔡天德打算如何慶祝時,他只是說:

「我們沒有香檳喝,也不會開舞會慶祝,因為我們的身上只剩下回新加坡的旅費。」

寥寥數語,道出了上一代運動員的辛酸。

1960年的奧運獎牌原來長這個樣子,果然很有「羅馬風」!(海峽時報)

燦爛後歸於平淡 一生奉獻給體育事業

陳浩亮一生中換過多份工作,除了當碼頭工人和文員,還在電器行和電影公司上過班,甚至開過德士。

可見,崇高的體育榮譽並沒有為他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

陳浩亮退役後,與妻女住在惹蘭峇株一帶的三房式組屋,並在新加坡體育理事會的健身房擔任指導員。

除了指導健身愛好者,他自己每天也會花上一小時,利用健身器材鍛鍊身體。

拍攝這張照片時,陳浩亮已經快70歲了。這一身肌肉,連年輕人都望塵莫及。(海峽時報)

不過,對於當年的光輝歲月,陳浩亮已意興闌珊,不願重提。 

過去數十年,他對媒體惜字如金,最後一次受訪相信是在2017年的「新加坡體育獎」頒獎典禮上。

當年84歲的他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那一切都過去了,已成為歷史了。我很滿足於現狀,也很感謝體育理事會讓我在健身房工作了那麼多年。」

2017年的「新加坡體育獎」頒獎典禮上,奧運獎牌得主齊聚一堂,包括2016年里約奧運蝶泳金牌得主約瑟林(後排左二),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桌球女團銀牌得主李佳薇(後排左一)、王越古(後排右二)和馮天薇(後排右一)。(海峽時報)

陳浩亮曾坦言,他不追求功名榮耀,只想過簡單平靜的生活。

他也從不收集自己參加奧運的剪報和照片,就連1960年贏得的奧運獎牌也已捐給體育理事會的博物館作展覽之用。

陳浩亮將當年的舉重背心和腰帶以及奧運銀牌,捐給新加坡體育理事會博物館。(新加坡體育理事會)

淡泊世事的陳浩亮雖然不覺得新加坡虧欠他什麼,但紅螞蟻心裡不免有個問號:

在力捧新一代體育明星的同時,也不應該忽略上一代的體壇英雄吧?

致力提攜後輩 實現舉重金牌夢

綜觀今日的新加坡體壇,栽培體育人才的項目可說是百花齊放。

除了吸引外來人才為新加坡爭光,體育學校的成立也提供了舒適的環境,讓年輕選手可以兼顧學業和體育事業。

對於舉重運動的沒落,相信陳浩亮是痛心的。但他對體壇後輩卻從未忘記提攜,一直無私地傳授一身的「功力」和知識,舉重若輕。

小伙子,你是陳浩亮的接班人嗎?(海峽時報)

或許這位豁達樂觀的老人家在乎的,從來都不是被他人肯定。

栽培年輕選手完成他無法實現的奧運舉重金牌夢,或許才是他追求的目標。

如今,新加坡選手第一次贏得奧運金牌可獲100萬新元獎金,銀牌50萬新元,銅牌25萬新元。

如果陳浩亮遲生50年,說不定早已成為百萬富翁了吧?

再見了,舉重英雄。(海峽時報)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開頭的電話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他,畢業於清華、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卻在新加坡送外賣!現已回國,加入了美團
2025年06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撕掉"最貴"標籤!新加坡的平價生存法則
2025年06月28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5大數字銀行!存款消費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405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7695次閱讀
全網最全對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異,一篇看懂值百萬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閱讀
李光耀的遺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如何分開的?
2025年07月01日   •   5301次閱讀
新加坡銀行轉帳手續費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閱讀
榜鵝海岸巴士轉換站啟用,舊站即將翻新,增風扇長椅
2025年07月01日   •   4104次閱讀
蔡瀾助理回應遺產分配:少去八卦別人隱私!新加坡財富傳承的三重密碼
2025年07月01日   •   3762次閱讀
蔡瀾走了,但他藏在雲吞麵里「活過」的答案,還在人間冒著熱氣
2025年06月29日   •   3591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359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