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抑鬱症,害得兩個家庭家破人亡。
16歲新加坡少年涉嫌手持斧頭砍殺13歲學弟,後者不治身亡。這起舉國震驚命案,被告前天在法庭承認誤殺,被判入獄16年,從被捕之日算起。
他原本面對謀殺控狀,面對死刑。由於精神病醫生診斷他案發時患有中等程度的嚴重抑鬱症,總檢察署今年二月將控狀改為誤殺。
由於被告在案發時不足16歲,因此,媒體依法不得公開他的身份。
受害者身份原本也不得公開,但他的父母向法官申請撤銷禁制令,獲得法官批准。
受害者韓喆凱的父母親通過代表律師告訴媒體:「我們感到心碎。我們相信許多認識喆凱的人也一樣。

(圖源:韓喆凱父母)
被告患有嚴重抑鬱症
要通過殺人引來警察擊斃自己
精神病鑑定顯示,被告在案發時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他時常在網絡上搜索、慣看死亡的14歲時曾因為抑鬱症企圖自殺,而送去心理衛生學院。
案發之後,被告的精神鑑定指出,除了抑鬱症的影響,被告不願與人交心,拒絕求助,以及在網際網路上搜索各種不良信息,都是導致本案發生的因素。
被告的辯護律師代表被告道歉,他說,被告將為他的所作所為誠心懺悔一輩子。但是,他犯罪是由於精神問題導致,而且,被網際網路上的不良信息誤導,以為只要自己殺人,就會引來警察,並且把他當場擊斃,等於是自殺。
2021年自殺未遂之後,他告訴自己,要克服自殺的心理障礙,唯一的辦法就是殺人,然後引來警察將自己當場擊斃。
他當時已患有嚴重抑鬱症,開始在網絡上搜看各種關於殺人的視頻,並在同年2月、3月,寫了兩首暗示在校園進行大規模殺人的詩,也在網絡上搜素了這類內容。
控方形容此案為「空前」,要求判刑12至16年;被告律師則要求判五年。
法官在下判時指出,在案發之前半年,被告已患有抑鬱症,但是,他知道自己所作所為在法律上和道德上都是錯的。
在上庭時,被告剃了光頭,穿件白色T恤。除了承認所做所為、認罪,他不發一言。
他的父母和哥哥都在庭上,在休息時候跟他對話,握著他的手。
案發幾天已經原諒嫌兇
認為嫌兇父母需要安慰
在命案發生之後短短几天,7月26日,有人在社交媒體發布文章,說被害者父母和一些朋友夢見了死者在天堂與主同在。他們都是基督教徒。
他們說,在這個艱難時期,這對他們來說,是個安慰。
他們已寬恕了殺害他們兒子的16歲少年。
「我們生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裡,到處都是支離破碎的人們,有時我們只是陷入了交火中,死者父母知道在結束一生後會與他團聚。」
另一方面,文章指出,少年嫌兇有精神問題,他的父母也需要安慰。
案發回放
2021年三月、四月,被告從三個郵購網站購買了一把刀、兩把斧頭、一個磨斧器、一個羽毛球拍袋子。不過,他感覺斧頭不夠鋒利,所以送回到店裡去打磨。
在案發之前五天,7月14日,他把刀子、斧頭、一卷警戒線、羽毛球拍袋子帶到學校,藏在男廁的洗手盆下,準備干案。不過,那天他沒有下手。
過了五天,7月19日,他先用警戒線把通往廁所的走廊封起來。
上午1115時,他進到男廁,靜靜等候同學們下課。他把男廁的門窗全關上,避免叫喊聲被聽到。
大約1128時,韓喆凱進入男廁。被告先離開男廁,把警戒線重新封好,然後進入男廁,從背後襲擊韓喆凱的頭部、頸部、身體。
庭審記錄顯示,被告本來計劃殺害多人,在對韓喆凱行兇中途,他向被害者道歉。之後,他見到死者躺在血泊中,一動也不動,於是打消了繼續殺害其他人的計劃。
大約五分鐘後,他提著斧頭離開廁所,遇到一些同學。他叫他們報警,他們趕緊逃開。
過了一會兒,他遇到一個女性教師。老師叫他放下斧頭,他於是扔下。老師趕緊把斧頭踢開。
1141時,嫌犯自己打電話報警,他說:「我剛剛用斧頭砍死人了,我不知道他是誰。你們要派人來嗎?」
他跟老師說,殺人了,叫老師報警。老師隨後看到了被害者的屍體,馬上求助。
這時,一名男性教師前來。他把斧頭移得更遠,自己站在嫌犯和兇器之前,作為屏障。
隨後,嫌犯被押到學校辦公室。警方和救護車1150時抵達現場。嫌犯被捕。
目擊者所見
目擊者說,嫌犯的班級就在案發廁所旁,案發時他們正在吃午餐。嫌犯當時就握著斧頭站在門外,目光茫然又渙散。
網絡上流傳聊天截圖,據悉,嫌犯持斧襲擊被害人之後,站在飲水機旁清理血跡,還說「我剛剛殺了人。」

據一些家長接到孩子中午發去的簡訊說,學校指示,為了安全,讓學生就地留在課室里。許多學生可能仍不知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不過有些已聽說有人被傷。
有學生說,見到有個同學手持斧頭站在課室外,看似瘋了,斧頭還滴著血。

「他冷靜地說,他殺人了,叫我報警。」

有家長收到孩子發去視頻,見到有學生在校園裡逃命。

(來源:網絡)
通常,學生在下午一點鐘會到食堂用午飯,但當天反常,都留在課室里。
校園外有一些家長如常等候孩子放學,有些人已從媒體上看到新聞。 記者見到現場有多部警車、一部救護車和一部罪案現場調查車。 截至下午兩點左右,警方仍封鎖校園,不許出入。一直到兩點之後,才允許未涉事的學生回家。 前所未聞,相信這是新加坡首起發生在校園內的學生惡性事件。
教育部長親自到現場
新加坡社會各界哀悼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探訪發生命案的立化中學後表示,當局將盡全力幫助師生和家長渡過難關。同時也會和警方密切合作,調查這起事件。
陳振聲表示,學生家長若有任何需要援助,一定要讓教育局知道。學校和教育部的輔導員將會盡力提供幫助。
新加坡社會各界為年輕死者進行哀悼。陳振聲將臉書頭像更改為灰色的立化中學校徽。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也將頭像變為了灰色。他在臉書上透露,初步調查嫌犯可能是從網上購得的斧頭。他表示家長碰到最糟糕的其中一個情況,就是從校方那裡聽到自己孩子被殺害。對死者家庭深表哀悼。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表達了他的哀悼。他說:「我們對立化中學發生的事情深感震驚和悲痛。我立即想到的是失去孩子悲痛的家庭。他們的痛苦和損失是無法想像的。」

在慘劇發生幾個小時後,便有民眾自發穿黑色衣服將鮮花放置在校門口以示哀思。

(鮮花放在立化中學門口)
《新加坡眼》APP網友林嘉西邊雨在「獅城茶館」發帖表達了沉重的心情。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敲響社會警鐘
事發後,電台名人Joakim Gomez在Ins上鼓勵學生們如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和輔助員或自己信任的人交談,並告知你們永遠不是一個人在對抗這般困境。

目睹命案的孩子應在近期進行密切觀察,若出現憂傷症狀,包括哭泣、恐慌症、害怕上學等,應及時進行問詢找專業人士協助。
而涉嫌謀殺的學生,在去年疫情期間便曾有自殺傾向,這敲響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警惕。
案發之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表示,即使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8年,新加坡的自殺率就上升了10%。年齡在10至19歲的男生自殺率是歷年最高。對於兒童自殺,部分原因可能是社交媒體曝光率的增加,以及父母對孩子們的期望增加,導致了兒童承受更多的壓力。2019年的一篇文章也顯示,越來越多新加坡頂尖學校的學生被轉介到心理健康研究所接受治療。

疫情期間,世界各地的虐待兒童案明顯增多,這對年輕一代已然構成公共健康威脅。在此特殊時期,父母在與年幼孩子相處時,很容易出現關係處理上的困境。那些在年幼時曾遭遇虐待經歷的父母,在這個時期更糾結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亟需解決這一問題,以增強全社會的心理韌性。
吳木鑾教授與唐百文撰文提出,為了應對疫情下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各個國家有必要引入一些新的干預措施。

首先,學校應實施同伴計劃,使兒童有能力提升自己的福祉。通過對選定的兒童進行培訓,可以使他們具備積極傾聽和響應的能力。一般來說,讓孩子們學會相互支持,將有利於建立一個安全的學校氛圍。那些經歷過家庭暴力的孩子也會更願意與訓練有素的同伴或值得信賴的成年人談論他們的經歷,從而使他們獲得恰當的幫助。
第二,不應使有施行家暴風險的父母處於孤立難援的境地。政府和社會應及時介入以幫助他們應對複雜的心理問題,共同走出困境。由於心理健康失調對低收入家庭的打擊更加頻繁和強烈,只要疫情還在持續,就應該為這些父母提供額外的、有充分補貼的育兒支持。包括在下班後提供心理健康小組治療課程,以及為他們的孩子提供課後活動項目。
網絡資料整理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