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動物的馬戲團? 新加坡Z世代耍雜技給你看

2023年12月04日   •   3249次閱讀

Z世代(Generation Z,簡稱 Gen Z),目前年齡介於13歲至26歲。很多人對他們的印象是:似乎對生活不怎麼積極,甚至有些頹廢,能躺著就不願站著。其實這群年輕人有夢想,對生活也有追求,會放膽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事一些與眾不同的工作。

跟隨紅螞蟻的視頻系列「Z樣的我們」(Generation DreamZ)一起去了解Z世代的價值觀,他們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以及他們所從事的新興行業。

第二集,我們訪問了新加坡馬戲團Altrades的兩位創辦人,他們今年只有26歲。

—————————————————————————————————————————————

馬戲團的英文名稱Circus,源自拉丁文的「圓圈」,指的是圓形的露天競技場。

中文稱為「馬戲」,顧名思義,因為最早的表演主角就是馬,人反而成了配角或助手。

不過,Altrades馬戲團卻「以人為本」,打破了人們對馬戲團的既定印象。

馬戲團創辦人萬宇恩的這招「金雞獨立」,看得紅螞蟻直冒冷汗。(海峽時報)

每當萬宇恩和許家盛跟別人提起成立馬戲團的夢想,大家都會投以質疑的目光,或建議他們到國外發展。

但萬宇恩堅信,必須有人充當先鋒在新加坡開拓這塊領域。

「10年前的我根本沒想過新加坡會有自己的馬戲團,但這些年我發現新加坡的表演藝術工作者絕對有潛力成為馬戲團表演者。如果我們把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一定可以創造出很棒的東西。」

萬宇恩在南洋藝術學院考獲舞蹈文憑後,曾到菲律賓和澳大利亞接受專業雜技培訓。

許家盛熱愛街舞,小時候也練過體操,但他在大學卻修讀與舞蹈和體操毫不相干的心理學。

在新加坡以功利掛帥的大環境,仍選擇追求表演藝術這條「不賺錢」的路,在一般人看來或許不合時宜。

鑽研雜技這類「冷門」技藝的人在新加坡更是屈指可數,但對Altrades的20名年輕成員來說,雜技不只是一門興趣或愛好。

「這是一個讓我們表達自我的渠道。」

要在高空中完成這項高難度動作,沒有三五年的訓練是辦不到的。(海峽時報)

看到成員們白天忙著各自的全職工作,晚上又要拖著疲憊的身軀來排練,許家盛深知,只有提供全職就業機會,才能讓人們對馬戲團表演者改觀。

「一旦成為全職的馬戲團表演者,他們就不必擔心收入問題或從事多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可以心無旁騖地投入訓練。」

浪跡天涯的馬戲團班主

Altrades打著「新加坡首個馬戲團」的招牌,但老一輩的蟻粉或許還記得,早在90年前,新加坡就已經出現一個馳名東南亞的華人馬戲團:

大天球馬戲團(Tai Thean Kew Circus)。

大天球馬戲團是第一個在新加坡出現的華人馬戲團。(朱世榮)

在那個沒有電視、電腦和手機的年代,人們下班放學後沒什麼娛樂消遣,最期待的不是看電影或潮州大戲,就是看馬戲團表演。

這也成就了該馬戲團上世紀50年代的鼎盛時期。當年不用打任何廣告,幾頭大象列隊遊街,就是最好的宣傳。

大象疊疊樂。(南洋商報)

成立於1932年的大天球馬戲團,是第一個在新加坡出現的華人馬戲團,鼎盛時期有超過100名雜技演員。

馬戲團的宣傳海報用英文、中文和馬來文註明演出時間,下午場的票價還有優惠。(王筱惠)

第一代馬戲團班主孫錫亭來自中國江蘇,原是從事布匹生意的商人。

他為了尋找遭歹徒拐走的兒子而浪跡天涯,後來在香港結識一群身懷絕技的江湖藝人,結伴到南洋巡迴演出。

(感覺很適合拍成電影咧……)

當年的馬戲團招牌節目包括:

空中飛人、走鋼索、疊羅漢、軟骨功、飛刀雜技,以及摩托車在鐵籠里飛馳。

鋼索上的「睡美人」。(王筱惠)

軟骨功 vs 疊羅漢,你喜歡哪一個?(王筱惠)獅虎同台 滿堂喝彩

不過,主角當然非各種奇珍異獸莫屬。

除了常見的獅子、老虎和大象,當年竟然還有花豹、黑熊和大蟒蛇!

獅子和老虎同台,是馬戲團必不可少的重頭戲。(王筱惠)

入夜時分,燈火輝煌,在大草場上臨時搭起的大帳篷,里里外外人潮洶湧。

有錢的人買票進場看錶演,沒錢的人則在外頭流連徘徊,欣賞平日難得一見的野獸,就當是免費參觀動物園。

馬戲團有時也會在售票處旁拴著幾頭用鐵鏈鎖著的大象,讓公眾喂食甘蔗或香蕉。

馬戲團在勞動公園搭棚演出,大象就在樹下乘涼等公眾喂食。(朱世榮)

但好景不長,新加坡頒布了動物表演禁令。少了「獅虎同台」,對馬戲表演確是一大缺憾。

隨著大眾娛樂飛速發展,像空中飛人和走鋼索這類危險又艱苦的技藝,也不再有年輕人願意學習。傳統馬戲團後繼無人,在1970年代逐漸走向沒落。

鋼索上的金童玉女

紅螞蟻怎麼會知道這麼多呢?

新加坡作家王筱惠在2015年出版了紀實圖冊《Life Beyond The Big Top》(大帳篷以外的生活),記錄祖父母馬戲團生涯的點滴。

新加坡作家王筱惠在2015年出版紀實圖冊,記錄祖父母馬戲團生涯的點滴。(王筱惠)

她的祖父母就是大天球馬戲團的第三代傳人——擅長空中飛人特技的「空中一號」王福起,以及在奔馳的馬背上倒立的「馬戲公主」史玲芬。

王福起(左)和史玲芬(右)是大天球馬戲團的第三代傳人,兩人在馬戲團結緣後成為夫妻,育有兩個兒子和四個孫子。(王筱惠)

王福起年輕時力大無窮,手握50公斤的鐵棒在高空鋼索上來回走動,鐵棒兩端各坐一人,頭上還頂著另一人。(王筱惠)

王福起在書中提到,他在表演時曾失手兩次,從10米的高空跌落。

「那個年代沒有繩網保護,還好傷勢不是很嚴重。我在後台擦藥休息一個小時後,又繼續下一場演出。」

在高空鋼索上騎單輪車,是史玲芬的拿手絕活。(王筱惠)

王福起(右)和史玲芬(左)在2015年出席孫女王筱惠的新書發布會。(王筱惠)

不幸的是,王福起在2018年罹患前列腺癌逝世,享年87歲,馬戲團人生從此落下帷幕。

對馬戲團有興趣的蟻粉,不妨找這本書來看看,重溫大天球馬戲團的昔日輝煌。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