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官方制定財務規劃指南,打工人跟著這樣做就對啦
財務規劃並不是一個離普通人很遠的話題,恰恰是因為財務資源是有限的,誰家也沒有幾個小目標供你揮霍,都是早九晚五的打工人,所以只有好好規劃如何使用自己有限的財務資源,認真執行,才能夠達到個人的財務目標。而現實是大部分人或者家庭沒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執行的財務規劃,或者大部分人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方面的需求。

新加坡政府卻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2023年10月份推出了一份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與新加坡銀行協會、財務顧問協會(新加坡)和人壽保險協會 (LIA) 共同制定的基本財務規劃指南。通過這份指南,政府希望證明財務規劃其實可以簡單到只需要採取三到四個簡單行動,從而可以幫助新加坡人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財務狀況。

一起來看看這份財務規劃指南的主要內容吧~
這份指南概述了人們在處理整體財務計劃的關鍵方面(即應急資金、保險保護、投資和財務傳承)時應採用的一些經驗法則。
首先來看應急資金,一般的家庭應該準備能夠覆蓋3-6個月支出的應急資金,而沒有穩定收入的家庭更是應該準備1年左右的應急資金。
當然每個家庭情況不同,所需準備的金額就會不同,但是應急資金是需要準備的而且是應該能夠隨時變現的,所以應急資金不能用於投資,只能是放在銀行的存款帳戶或者說購買可以隨時變現的新加坡儲蓄債券。

再來說第二個保險保護。保險是一種最為便宜的轉嫁風險的方式。需要讓自己在人生中負擔最重的階段得到妥善的保護,所以壽險和重疾險是必須要考慮的。壽險的保額一般要有年收入的9倍以上,而重疾險的保額一般要有年收入的4倍以上。
同時新加坡政府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它強制每位公民都有基本的住院保險和長期護理險的保障。當然保險產品很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考慮,但是不建議保費支出超過收入的15%,因為保費支出過大,成為較大的財務負擔,就很容易負擔不起,造成斷保,這樣反而是得不償失。所以應該經常的檢視一下自己的保單,看看跟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否匹配。

第三個方面是投資。這裡政府給出的是至少收入的10%應該用於投資以滿足今後的養老需求和其它財務方面的需求。對於短期投資而言建議是購買新加坡儲蓄債券,新加坡國債和定期存款。
這些產品都是風險較低,而且能隨時變現的。對於長期投資而言,可以選擇為自己的公積金帳戶充值。CPF SA 帳戶,政府保證給到4%的投資回報率,這是一個相當可以的投資回報率,應該給政府點一個贊。
同時還可以考慮選擇購買一些ETF和基金進行長期投資。當然投資是一個專業的事,具體投資什麼ETF或者基金,需要尋求專業建議。投資裡面政府專門提到如果你已經超過55歲還是沒有一個充足的退休計劃,那麼可以考慮貨幣化部分房產。政府推出了好多的計劃專門幫助有這方面需要的朋友。

第四個方面是財務傳承。簡單來講就是在生前立下遺囑和對 CPF 帳戶的受益人進行指定。立遺囑就是在我們生前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生後的財務繼承。生前很簡單的一個立遺囑的行為,可以為家人省下好多的時間,麻煩和情緒消耗。

這一份指南是新加坡政府為大家的財務狀況操心而推出的,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加以考慮然後行動起來,讓自己的財務狀況掌握在自己手中。


Jasmine說理財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