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眾踢爆,兀蘭一手機店當「錢幣兌換商」,讓顧客用新元「兌換」人民幣,通過手機充值微信錢包。對此,受訪律師表示,若沒有申請執照,就算觸法。
有公眾近日向《新明日報》爆料,兀蘭一帶的一間手機店,除了賣手機、配件、電話卡,還張貼海報,提供「微信紅包」充值服務。
由於微信目前只能用人民幣交易,手機店向顧客收新元後,會替顧客的微信錢包充值。有公眾認為,這是變相的「錢幣兌換」服務,擔心不妥當。
5種兌換率

根據讀者提供的照片,海報註明5種「兌換率」,包括15新元可兌換50人民幣、26新元可兌換100人民幣,以及250元則可換來1000人民幣等,用來充值「微信紅包」。根據換算,手機店給予的「兌換率」僅介於3.33至4左右,比市面上4.75左右低。
事後媒體《新明日報》記者實際走訪手機店時,有顧客透露,手機店壓低兌換率,並把差價視作手續費。
不願具名的男公眾表示,他剛花了26元充值100人民幣的微信紅包。 「雖然不太划算,但正好想在中國網站上購物,但微信餘額不夠付款,又無法找到中國親友幫我充值,所以才找他們轉帳。」
對於上述的生意模式,陳其玉律師受訪時表示,做法可算是錢幣兌換,而在本地從事錢幣兌換,必須向金管局申請執照,若手機店無執照經營,就觸犯了法律。 「雖然顧客沒換得鈔票,但手機上的外幣存款也被視作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