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學校的優秀歷史
Anglo-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英華國際學校(新加坡)是一間國際性質的學校。英華學校於1886年成立,是新加坡幾百名學校中名列第三的重點中學,作為一所有著超過百年歷史的老校,現在的ACS總共有6所學校:ACS Junior , ACS Primary (小學), ACS Barker Road(小學和初中,校內有ACS Oldham Hall),ACJC(Anglo-Chinese Junior College相當於國內的高中),ACS International(初中和高中),ACS Independent(初中和高中,包括ACS(I) Boarding School)。
學校的校長是著名的教育學家:約翰巴特列校長――他畢業於英國的約卡斯特大學與劍橋大學,是世界衛理工會理事會副理事長,也是英國世界衛理公會委員會主席。吳鍾芝蘭女士曾擔任淡馬錫初級學院院長。

英華中學(自主)(英文:Anglo-Chinese School (Independent),簡稱ACSI或英華自主中學)於1886年成立,是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英華家族7所學校的一員。
英華自主中校的前身是英華初級中學,現址位於新加坡杜佛路121號。英華自主在學校的第107個校慶日由時任新加坡財政部長的胡賜道博士宣布正式開放。英華自主中學曾獲得了新加坡教育部頒發的卓越學校獎(School Excellence Award)以及傑出學校獎(School Distinguished Award)這兩個最高榮譽。


英華的信仰
以基督徒的信仰及價值觀,培養未來的領袖具有國際視眼,高尚的品格、豐富的智力及深厚的惻隱之心。

英華的宗旨
英華國際學校是一間私立學校,她將座落於荷蘭村的波那維斯達地區。
學校將招收新加坡公民,並吸引對新加坡教育體系,尤其是對刻有「英華學校標誌」教育體系有興趣的外國公民入讀。學校將具有傳統的英華學校特色,以及如同設在杜佛路的英華自主中學般的高學術水平。除了英華國際學校外,英華家族在本地尚有5間英華學府:英華學校(金禧)、英華小學(巴克路)、英華中學(巴克路)、英華自主中學以及英華初級學院。
新加坡教育部已批准英華國際學校的設立;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將協助建設,她將是一間男女同校的學校。
當學校完成發展時,她將提供兩個綜合性的教育階段:
第一個階段--學生可達到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SCE)程度。
第二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後兩年內,考取國際大學證書文憑課程(IBDP)。在目前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中,英華國際學校是唯一提供這兩個課程的學校。
招生:
為配合學生的需要,學校一年將收生二次,即一月及七月(或八月)。這方便外地學生因不同的學制而能調整入學時間。


英華-課程設置
ACS (International) 提供了一個國際學術方案包括IGCSE和國際學士文憑。
學生能按一般方案多年來第1和第2 ,準備進入到IGCSE課程,
第3和第4年之後,國際文憑年第5和第6 。
這一課程的學生具備迎接挑戰的高等教育。第二語言也提供的一個組成部分課程. 希望申請美國的學生必須參加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SAT).


IGCSE
第一階段的初中學教育為4年 -
為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

IBDP
第二階段的高中教育為2年 -
為國際文憑課程文憑課程

IGCSE 課程證書
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是一個平衡性的國際課程,以實踐方法進行教導及學習,達到高水平的學術水平

IGCSE
這項課程讓學生在十六歲時,參加一項考試以獲取受國際承認的文憑--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這證書與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普通水準(GSE '0' Level)及英國中學教育普通證書 (British GCSE)同等。
此課程適合各個國家不同程度的學生,裝備學生將來就讀更高水準的課程,如高級國際教育證書(AICE),中學教育普通證書高級水準(GCE Advanced Level),學業能力傾向(SAT),能力傾向測驗(APT),國際學士文憑課程(IBDP)及職業訓練課程。 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被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接納使用,此證書在英國及世界許多國家,被承認為錄取進入大學預備班的資格。
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的課程,包括廣泛的科目,課程的綱要會經常被審核以配合教育的發展,並使學校達到國際要求。
評估
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考試是由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所主持,提供近乎所有科目的考試,包括各種不同方式的測試,不局限在傳統的書寫作答式考試。考試方式包括口試,實驗及可選擇性的科研項目。考試經學生的本科導師評估,再由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委派的校外考官審核,以保證各校的水準一致無偏差。
在IGCSE基金會年1 & 2 ,所有學生都採取一種平衡的方案的主題奠定了基礎,使知識和知情選擇的選修科目,在以後的幾年。它們是:
英文
數學
科學
體育教育和生活技能
歷史
地理
宗教研究
藝術
音樂
外語組,選擇一個來自:
中文
馬來語
印地文
法文
德語
西班牙語
IGCSE年3和4是舉辦科目如下:
第一語言
IGCSE英語語言文學
外語/第二語言
選修:
IGCSE 中文
IGCSE 馬來語
IGCSE 印地文
IGCSE 法文
IGCSE 德語
IGCSE 西班牙語
人文
選修:
IGCSE 商業研究
IGCSE 經濟學
IGCSE 地理
IGCSE 歷史
科學
選修:
IGCSE 生物學
IGCSE 化學
IGCSE 物理
數學及附加數學
視覺藝術
選修:
IGCSE 藝術
IGCSE 音樂
註:
所有學生必須採取Phyiscal教育和生活技能。
優秀學生可以選擇參加全部3科學科目或其他人文學科

IBDP-課程文憑
國際學士文憑課程

IBDP
國際學士文憑課程(IBDP)在1960年年中開始被國際學校採用,方便海外的專業人士之子女,能回到他們各自的國家修讀大學課程。創辦人也希望青年人能在跨文化與互相容忍上學習。至今在110個國家中約有1000間學校設有此課程。
國際學士文憑課程(IBDP)在全世界被接受為錄取進入大學的資格,包括世界著名的大學如英國的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與賓士頓大學等。不少大學都給予在IBDP 考試中考取優越成績者優惠,如學分優惠或直接修讀較高級的課程。新加坡所有的大學都接受國際學士文憑成績為大學入學資格。新加坡管理大學也給予IBDP成績優越的學生優惠,進入較高年級就讀。詳情可在www.ibo.org網頁上的大學認可策略項目中查獲有關資料。
國際學士文憑課程是為有潛能獲得大學學位的學生設計的。可是學生對此課程不可有錯誤的觀念,它要求學生善於管理時間,認真勤於學習,這可在學業上及個人成長上有所收穫。投入此課程,就會發現此課程充滿了挑戰、激勵及報償。

課程綱要
國際學士文憑課程是一門中庸的課程,介於狹隘與高而又專的課程間,如劍橋中學教育普通證書(高級水準),與一些需要研讀許多又深奧而至終不能得益的課程。此課程的綱要以下列六角型的圖表形容。
修讀此課程的學生需要從六組中各選修一項科目,其中最少三科但不超過四科是在高級水準(HL)的範圍內,其餘的科目為標準水準(SL)。高級水準課程的最少授課時間為240小時,而標準水準的課程授課時間則為150小時。
有些科目學生可深入探討,而其他科目則屬較廣泛性的認識。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折中辦法。將一些提早做的專門性研究科目(國家體系)與其他輕描淡寫地帶過去的科目作一個調整。以科學為主的學生被激發去學外國語言,通曉數國語言的人,對實驗室的運作也能了如指掌。
課程的各個領域也鼓勵學生建立積極的公民意識與世界的遠視。

除了上圖所描述的學科外,在國際學士文憑課程的核心處,有三項要求,是一般情況下找不到的。
知識理論(ToK) ,是跨學科的科目,目的是將在課室內及課室外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進行嚴謹的深思與反省。這是國際學士文憑課程的教育哲學中之主要元素,尋找超越學科範圍,促使不同學術性的科目成為一體,並鼓勵、欣賞其他文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