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人士出行友好。

有些超市還有殘障人士購物車。

圖源:asia one
公共運輸的特別留位,是大寫的歡迎,而不是排擠。

急速行駛的巴士會為殘障人士駐足,形色匆匆的上班族會此耐心等待。

甚至在遊樂場都能看到輪椅鞦韆,真的好暖心~

重點是......
有錢人,在什麼地方都會過得很好,那麼平凡如你我呢?
坐著梅賽德斯奔馳的巴士上班;逛著全島75個免費國家公園;26個公共圖書館,你家附近總有一個......

圖源:LTA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確幸,經得起大風浪嗎?
Singapore
疫情下重開的底氣
最近,新加坡基本上解封了,走向了和新冠病毒的共存之路。
大家的朋友圈也變回了從前的畫風,開啟周末遛娃和出國旅行模式。最近經常收到家鄉小夥伴的回覆:
「羨慕嫉妒恨 你們這生活也太美好了 天天像度假」

很難想像,新加坡社區其實還有每日上千的日增病例!
但在決定了要與病毒「共存」之後,新加坡就一直在為民眾進行心理按摩,大力推廣輕重症分級診療和居家隔離。
在這個過程中新加坡不斷調整防疫政策,一旦疫情稍緩,就嘗試鬆綁,測試社會系統的承壓能力和民眾的接受程度,成果顯著。
不信你問問朋友和同事,現在還有人關注日增多少病例嗎?

感受下周末的人潮 今天的新加坡之所以有底氣走向全面開放,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維持了—— 全球最低的新冠死亡率之一; 和全球最高的疫苗接種率之一。

數據來源:BBC
從疫情剛爆發時,新加坡就重金下訂單給了各國的疫苗研發廠家。
要知道這些廠家的疫苗研發不一定會成功,一旦研發不成功,新加坡的訂金就打了水漂。但是如果等到這些醫藥大廠宣布研發成功,才去下訂單,基本上就只能看著有限的產能苦苦排隊了。
所以,超前布局疫苗訂單,是對新加坡膽識、資金儲備和科學認識的共同肯定。
正是因為下單早,新加坡早早拿到了疫苗,在2020年底就開始給第一波醫護人員施打疫苗。
最近,新的重組蛋白疫苗也到貨了,大家可以選擇接種。

一葉知秋,從疫苗布局就能看出防疫風格。
為了防疫,不惜計劃動用429億的國家儲備金,保民生、降失業!

沒錯,又被台灣媒體cue到了!!!
所以小國小確幸
值得慶幸嗎?我想應該是的
畢竟,這些為了人民的小便利
大費周章建設的公共資源
並不單單在高級公寓里
也不只是服務有錢人
而是惠及全民
人人可以享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