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趕在「社會新鮮人起跑線」上就開始搶人才,將手伸向外國的176間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們。(法新社)
作者 張麗苹
在2022年即將結束之際,香港趕在28日推出全新的網上「人才服務窗口」,無疑是在不斷升溫的全球爭奪人才大賽中,提升自身「裝備」與「吸引力」。
從2023年起,香港計劃在「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下,每年輸入3萬5000名外來人才,在2025年完成輸入10萬名外來人才的目標。
所有符合條件的外來人才,將能獲得兩年簽證。
眾所周知,新加坡今年8月為了吸引全球頂尖人才落戶新加坡,已率先推出「頂級專才准證」,其中一項條件就是:申請者的月薪必須在三萬新元以上,一旦成功申請,准證有效期將長達5年,而且不設頂限可以一直更新。
香港的「高才通」則規定,只有年薪至少250萬港幣(月薪約為3萬5800新元以上)的外籍人才方可申請。

香港曾是許多外籍員工的就業首選地。(香港旅遊局)
難怪在香港特區政府本月23日舉行的「搶人才搶企業措施」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
「香港的門檻似乎高些,因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門檻是年薪250萬,但新加坡要求月薪16.8萬就能獲得簽證期五年。其實兩個計劃非常相似,為何政府有信心可以吸引國際人才選擇香港而不是新加坡?」
原來,香港在「高才通」計劃下有一個「獨門配方」,那就是鎖定世界百強大學畢業的高才們,給他們簽發兩年簽證。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告訴記者:
「香港『高才通』遠較你提到的新加坡相關計劃廣闊,因為我們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高薪人才,這個可以比較,我們是港幣250萬元或以上;但另一部分是香港獨有……若你屬於百強大學,不需要理會年薪,只需看學歷;另外看年薪的話,則不看學歷,總之有250萬元或以上年薪便可來港。所以『高才通』計劃既廣且闊。」
也就是說,要拿到「高才通」簽證,學歷達標的外國人,年薪就不是問題,但需要至少三年的工作經驗;年薪達標的外國人,學歷就不是問題。就連未符合三年工作經驗要求,但只要在最近五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也可申請並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一萬人。
看來香港搶人還真是搶得又急又狠,而且趕在「社會新鮮人起跑線」上就開始搶,將手伸向外國的176間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們,當中自然也包括新加坡NUS與NTU的大學畢業生。

2022年畢業的國大學生。(海峽時報)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曾提及,香港過去兩年流失了14萬名流動人口。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23日的記者會上補充說,「高才通」的推出將能彌補這個缺口。
「每年香港大專畢業生有5萬人,三年加起來有15萬人,加上外來引入的(逾)10萬人,即共逾25萬人。我們相信這對彌補14萬人才損失和人士流失是足夠的。我亦有信心能達標,即(每年通過輸入人才計劃輸入)3萬5000人。」 以下是新加坡2019年底至今的外籍員工流失情況。

過去兩年半,新加坡的外籍員工減少了12萬1600人,但大部分屬於持工作準證的外勞。持就業准證的外籍員工(所謂的外籍人才)只流失2萬4900人(12.8%),持S准證的技術型外籍員工(月薪至少2500新元)則流失3萬1200人(15.6%)。
如此相比較,就能看出香港外籍人才流失的情況,單從人數來看,確實比新加坡嚴峻許多。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一帶的璀璨夜景。(海峽時報)
紅螞蟻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阿根廷朋友與她的丈夫下個月將遷往香港。他們並非在上述人才計劃下被吸引去香港,而是她丈夫所任職的航空企業願意加薪62%讓他們前去。夫婦倆算了算帳,認為足以應付香港的房租,才決定搬遷。
如果他們繼續留在新加坡,非但拿不到那筆加薪額,新加坡的房東還準備將原本3500新元的租金提高60%。這將使他們在新加坡的生活品質大打折扣。無奈之下,只得選擇離開。
另一邊廂,一名任職於高科技企業的印尼朋友則透露,過去兩個月,他們公司突然有許多中國籍員工申請調派來新加坡。
即使在新加坡租房子會耗掉他們月薪的60%,這些中國籍員工依然趨之若鶩。對他們而言,新加坡政治的穩定、防疫措施的合理、工作環境的舒適與生活品質的保障,已足以讓他們動身。
上述兩個例子,足以以小見大。
外籍人才在決定要不要搬去某個城市工作時,拉力因素固然重要,更多時候也取決於推動因素。
在這場全球人才爭奪大賽中,新加坡在主動出擊「誘惑」更多外籍人才前來獅城之餘,也須把控內部的各種推動因素,以免像上述那對阿根廷夫婦那樣,推動因素遠大於拉動因素,不想走都被迫走人。
更別像資深媒體人默樂(Bertha Henson)調侃的那樣,派出了強力磁鐵最終還是「對牛彈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