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海南大學「一帶一路」公共外交調研團探訪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深入了解新加坡的發展歷史、新加坡港口的建設歷程、中新友好合作等相關史實史料,為後續開展「一帶一路」中國形象調研、新加坡港口與海南自貿港對比研究打下基礎。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887年,擁有130多年歷史,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博物館。調研團成員參觀了博物館一樓的「新加坡歷史館」展廳,從獅子城的起源到十九世紀的英國殖民地和二戰期間的昭南島,再到今天的新加坡,展覽陳列的豐富文物和史料,述說著新加坡民族藝術傳統和本國發展歷程。博物館還展示了新加坡港口的建設歷程,對海南自貿港建設具有借鑑意義。
參觀過程中,博物館工作人員向調研團成員介紹了展覽背後的歷史故事和策展理念,進一步增進了調研團成員對新加坡的了解。
探訪博物館的調研團成員們表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將積極發揮自身專業所學,為促進兩國間更加緊密的交流合作貢獻力量。
調研團團長、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謝庚全說,此次活動對於海南大學學子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交流機會,調研團將聚焦當地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形象的認知,繼續深入開展調研實踐,探尋有助於加強兩國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合作的新途徑、新方式。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公共外交調研團成員探訪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海南大學供圖)

(調研團成員與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交流 海南大學供圖)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