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鴉片山當年遍地烽火,也跟鴉片戰爭脫不了關係

2022年03月07日   •   7182次閱讀

新加坡西南沿海的南部山脊將花柏山、直落布蘭雅山和肯特崗三座小丘陵連為一體,此處兼具人文與自然景觀,其中較少人踏足的肯特崗公園,不僅是植被豐富的次森林山丘和廣受歡迎的觀鳥景點,更是幾個重大歷史事件的「教科書」。

報恩寺頂層,涼風習習,對面橫列的一片青山,就是肯特崗。

登上肯特崗最高點,可以眺望漸次更迭的城市景觀,遙想當年的烽火連天。

新加坡地勢看似平坦,實際上是有30多個山丘的海島。西南沿海的南部山脊(The Southern Ridges)東起花柏山,向西經直落布蘭雅山延伸到肯特崗,全程10公里,橫穿半個島嶼。登高望遠,海峽在南,城市居北,一覽無餘。如果說濱海灣公園是花園城市的象徵,中央集水區是大自然里城市的代表,那麼這裡就是島國人文與自然兼具的山海景觀。

南部山脊將花柏山、直落布蘭雅山和肯特崗三座小丘陵連為一體,包含了四個公園(花柏山公園、直落布蘭雅山公園、園藝園林和肯特崗公園)、兩個空中步道(樹林走道和天篷走道)及兩座跨越三個地區的大橋(亨德申波浪橋和亞歷山大拱橋),站在高處視野開闊,城市、海港、南部島嶼盡收眼帘,是都市人接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相比起來,肯特崗(Kent Ridge)遊人較少。它原名巴西班讓山嶺(Pasir Panjang Ridge),巴西班讓在馬來文里意思是「長長的沙灘」,長長的沙灘旁是連綿的山巒,讓人想像早年新加坡南部山海相連,天然美麗的海岸線。

自然和歷史課室

綠意青蔥的山頂公園。

肯特崗公園占地47公頃,驅車可直達山頂,搭地鐵環線可從肯特崗站(CC24)D出口,往科學園通道(Science Park Dr)步行約五六分鐘,過了右邊DNV GL Technology Centre轉進小徑便可到達。這是從公園西北部往東南走,好處是從高走向低,腳程不會這麼累,而且可以順序遊覽兩個天然池塘——肯特崗公園池塘及蜻蜓池塘,山頂公園及二戰戰役遺址、天篷走道、鴉片山戰役紀念館,直到園藝園林。

肯特崗公園是新加坡自然區之一。早期人們在山脊上種植橡膠、胡椒、甘蜜、豆蔻和黃梨等農作物,現在它是一座植被豐富的次森林山丘,在一片香灰莉樹、紫檀、黑柏樹、相思樹及五椏果等熱帶雨林中,仍可發現胡椒、甘蜜和黃梨的蹤跡。

肯特崗公園自然生態極為豐富。上排左起:蜻蜓、睡蓮、胡椒;下排左起:斑鳩、相思豆。

這裡也是廣受歡迎的觀鳥景點,園中的鳥類包括白冠噪鶥、白領翡翠、白腹海雕、斑啄木鳥、栗喉蜂虎、藍尾食蜂鳥、白腹秧雞和珠頸斑鳩等。此外,蜻蜓池塘也是蜻蜓與蜻蛉的棲息地,旁邊立牌說明,還設有桌椅,在這裡休息歇腳看蜻蜓飛舞,何嘗不是愜意的事?

由於毗鄰國大校園,公園設施還包括適合年輕人的20餘個健身站、越野腳踏車道、800米長自然步道、多功能球場、瞭望點和樹冠步道;就歷史意義來說,這裡是日軍侵略,新加坡淪陷前最後一場戰役發生的地點。

英殖民地時代保留至今的肯特崗公園池塘。

肯特崗舊稱鴉片山

必比士路旁可見當年留下的瞭望塔。

走一趟肯特崗公園,除了親近自然,還能了解這裡發生的歷史事件。

巴西班讓山嶺有數個主峰,其中226主峰也叫Bukit Chandu,也就是鴉片山(Opium Hill),一直到1952年10月3日,英國肯特公爵夫人(Duchess of Kent)到訪,過後1954年新加坡總督尼誥(John Fearns Nicoll)宣布此地易名為肯特崗。

話說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規劃城市建設,努力振興教育,試圖把新加坡建設成先進與文明的範本。但威廉·法夸爾(William Farquhar)從萊佛士手中接過管理新加坡的任務後,為了籌措發展資金,他售賣賭博、酒水和妓院專營權,從中抽稅;更從印度入口東印度公司種植的罌粟,在肯特崗山腳下的必比士路(Pepys Road)開設加工廠,將生鴉片包裝運往中國及東南亞各地,從中牟利,成為殖民地財政的支柱。

當年印度生產的鴉片中20%都運來新加坡,抽鴉片惡習也在本地華人社群中蔓延。當萊佛士回返新加坡時,鴉片館已遍地開花,殖民地財政也高度依賴鴉片,他只能黯然興嘆。近代史上著名的鴉片戰爭(也稱中英戰爭),與新加坡鴉片加工廠不無關係。

如今鴉片加工廠早已拆毀,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私宅,但在半山腰還遺留下一座瞭望塔,顯然就是用來監視工廠周遭或視察運送鴉片船隻進出的。

英軍儲油桶遺址

肯特崗池塘後方的步道左邊,目前圍起來大興土木建造大型私人公寓,它的前身是政府為簽約軍人打造的13座五房式組屋「諾曼頓園」(Normanton Park),諾曼頓園取名自二戰時期駐守鴉片山的馬來軍團營地,它見證了新加坡淪陷前最後一場悲壯的戰役。

根據史料,1925年英軍在隔著亞逸拉惹快速公路(AYE)的諾曼頓園和波斯陶路(Portsdown Road)地段設有35個儲油庫,用來儲存補給戰艦的燃油。二戰時期日本覬覦英國的鴉片生意及設在遠東的軍事據點,從馬來亞一路南下攻入新加坡。聯軍節節敗退,為了阻緩日軍的攻勢,不惜縱火燒油,熊熊大火也阻擋了駐守鴉片山的馬來軍團的退路,在配備耗盡後只能赤手肉搏,日軍同樣元氣大傷,更氣憤馬來軍團的頑強抵抗,沖入亞歷山大醫院泄憤,肆意殺害200多名手無寸鐵的醫療人員和傷重士兵。

1950年的戰後地圖顯示,原來的35個油庫剩下15個,這些油庫的儲存量為每個1萬2000噸,共18萬噸,油泵設在花柏山。英軍撤退後,新加坡港務局(PSA)接管提供燃油的業務。在1978年繪製的地圖中,儲油庫只剩11個,坐落在池塘下方右邊消失的三個儲油庫,正是諾曼頓園現址。

山崗上的歷史書本

山頂公園草地上的歷史書本。

肯特崗的最高點61米處,是一個古木參天,海風習習的公園,在這裡眺望山下,近處是一片私宅,再過去是繁忙的貨櫃碼頭,碼頭外是碧綠大海,再遠是煉油廠林立的毛廣島。

山頂公園設施齊全,有停車場、公廁、飲水機、健行走道、木椅和涼亭,涼亭旁的草地上豎立著一本巨大的開頁書本,書本上記錄著新加坡淪陷前的鴉片山崗戰役,而這座制高點小山丘正是戰役現場。

鴉片山是英國人的經濟堡壘,也具有防禦與戰略意義,當時在推遷山(Chwee Chian Hill,巴西班讓山的一部分)、巴西班讓山及巴西班讓路部署了800多名馬來步兵團第一營軍人。這些20來歲的青少年大多數從馬來亞吉打和吉蘭丹被召入伍,1933年在波德申成立馬來軍團,接受不到兩個星期的軍事訓練後就被派往駐守推遷山及鴉片山,由Captain H.R. Rix指揮。

1942年2月13日農曆新年除夕前,在聯軍無心戀戰的情況下,日軍第18師從北一路挺進,抵達推遷山時,受到馬來步兵團頑強抵抗,在一輪激烈的戰火中,許多無辜的村民葬身此地,而步兵團也被迫撤退至鴉片山。

日軍空投招降傳單,告訴被困山中的馬來軍人,英國人其實早已撤離新加坡,並且勸告他們放下武器投降。當這群馬來軍人發電報至倫敦徵求指示時,收到的命令卻是繼續頑抗。因此,1400名馬來軍人勇敢地堅守崗位,對抗1萬3000名日軍,發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展開慘烈的肉搏戰。經過兩天兩夜激戰後壯烈犧牲,英軍大勢已去,1942年2月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向日軍總司令山下奉文投降,新加坡進入淪陷的黑暗時代。

鴉片山崗戰役紀念館

鴉片山崗戰役紀念館是新加坡重要的歷史教室。

肯特崗公園山後有一條長約280米、高20米的天篷走道(Canopy Walk),不僅可穿過叢林親近花鳥樹木,還可瞭望當年設置儲油庫的位置和亞歷山大醫院,如今儲油庫遺址已是一片培育樹苗的園圃。

隱藏在樹林中的天篷走道。

天篷走道的盡頭是一棟雅致的黑白洋房,當年是英軍軍官與鴉片工廠官員的房舍,經翻修後如今是鴉片山崗戰役紀念館(Reflection at Bukit Chandu)。進入展館有如進入歷史場景,一部分仿造當年的鴉片加工廠,通過圖片和留存的文物,展示鴉片加工過程;另一部分則是講述馬來軍團在新加坡淪陷前歷時48小時的巴西班讓戰役(Battle of Pasir Panjang),以及守衛鴉片山的馬來軍團C連排長阿南少尉(Adnan bin Saidi)的英勇事跡。他來自雪蘭莪加影(Kajang,Selangor),領導僅剩的159名士兵,寧可戰死,誓不投降,他本人也在戰役中犧牲。據目擊者說,阿南身受重傷,被日軍倒吊大樹上,除了挨了多把日本刺刀外,喉嚨也被割斷,是新馬戰爭史上的馬來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阿南少尉。

紀念館應當是新加坡重要的歷史教室,鴉片與忠魂交織著一段血淚記憶,兩次造訪卻遊人稀少,大門旁蒼勁老相思樹結滿相思豆,隨風撒落地面。

紀念戰役亡靈的報恩寺

推遷山上的報恩寺寺院無梯階,是親樂齡設計。

從肯特崗山頂可看見對面推遷山丘上的報恩寺,在報恩寺第六層最高處走廊,也可遙望昔日的鴉片山,今日的肯特崗山頂。佛寺是華僑銀行創辦人——慈善家李俊成(1888-1966)於1954年為紀念巴西班讓戰役亡靈而建造的,主要供奉地藏菩薩,首位住持是美籍蘇曼伽羅法師,他是新加坡第一位獲任命為佛寺住持的西洋人。

報恩寺於2003年拆除重建,由負責光明山宏船法師紀念堂的建築師設計建造,保有傳統建築特色,增建七層佛塔、一面巨型金佛牆和一道轉經筒長廊。此外,寺院的平地無梯階設計,是親樂齡設施的最大亮點,建築也結合現代環保技術,安裝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機和利用地表徑流收集雨水,節能而環保。

寺院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報恩寺拆除時發現一處站台,他們拍下照片送到英國查詢,證實是當年英軍站崗監視山腳的看台,如今這座石台立在倚山而建的山腰四樓處,並用欄杆圍起來,作為歷史的證物,造訪肯特崗不妨到報恩寺看看。

報恩寺頂層,涼風習習,對面橫列的山崗,當年遍地烽火,如今一片青山。

文、攝影:許月英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666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