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他們經歷了一次傷心的流產,這件事改變了他們對生兒育女的看法。
夫妻二人最後達成共識:
生活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壓力很大的社會中,原本就很難懷孕和生孩子。孩子們的媽媽,原是一位老師,也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這種病常常會導致懷孕困難。
他們決定,之後只要自然懷孕了,那麼就生下來吧。
這對虔誠的基督徒,決定將他們孩子的未來交給上帝。
今年17歲的長女是在2005年出生的,之後,幾乎每隔2、3年就會有一個孩子出生。這個大家庭,現在一共有5個女孩、3個男孩。
生活的富足,不僅僅在於金錢
除了食物上精打細算,在購買生活用品上,這個大家庭也有自己的「套路」。
為了方便聯絡,上學的孩子們都有手機,不過會是爸媽的舊手機。媽媽把大孩子們的品相還不錯的舊衣服收起來,給小一點的孩子穿。最小的2歲寶貝,還會穿長姐16年前的衣服。
女孩子年紀大些時,媽媽就會帶她們去313@Somerset的Cotton On折扣店買新衣服,那裡的棉質衣服很舒服,價格也比較便宜。孩子們的腳長得快,所以,除了學校的鞋子之外,每個孩子只有一雙鞋。
今年5歲的孩子,在一家教育部幼兒園上學,在那裡讀書的新加坡公民會拿到很可觀的補貼。

節約下來的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比如,孩子們會去上游泳課,學習這項幾乎所有新加坡小朋友的必備技能。
他們家的孩子人手一份醫療保險和人壽保險,爸爸說,等孩子們長大工作以後,自己就可以接手繼續購買了。
家裡沒有很多昂貴的玩具,但是孩子們很樂意,因為他們對樂高、棋盤遊戲等等這些益智、對戰、分享類的遊戲更感興趣。在不影響視力的前提下,孩子們也會被允許看Disney+ 和 Netflix 上的各種免費節目。
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最近各種漲價,家庭的開銷成本也越來越大了。
有幾個大孩子已經到了要預備讀理工學院的年紀,學費會增加。孩子們長大後胃口也增加了,爸爸作為家庭總購物員,發現家裡在食品雜貨上的支出也跟著提高了。

不過,對於未來的生活,這個十口之家的兩位家長,還是很樂觀!
他們說:
很多父母都對生活成本的增加非常緊張,是的,這些成本肯定會增加,但是能不能好好生活,取決於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有些朋友,生完孩子後,就買了車,而且每個月花很多錢給孩子上興趣班、補習班,看上去是特別負責的父母。
然而我問他們:你最後一次和孩子面對面深入交流,是在什麼時候?朋友卻說,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自己最後一次帶孩子去補習的時間。
我覺得,長大以後,孩子們也許不會記得他們曾經上過的吉他或鋼琴課,但他們會永遠記得,和父母在一起度過的那些快樂時光。
在這個十口之家,物質並不富足,但是孩子們並不覺得缺乏,他們能享受到家人的關愛,也能把這份愛傳遞出去。
雖然他們的能力暫時很微小,也會力所能及給其他人提供幫助。

萊爾給正在清理地面的勞工一瓶綠茶
收拾鞋子、出去採購、洗衣服疊衣服、做菜給家人……孩子們在這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事物中成長,也分享著互相的關愛和謙讓。
懂得珍惜食物,互相體諒,力所能及關愛他人,每天都開心快樂,能夠知足,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這不正是很多人,想要的家的樣子,和想要孩子擁有的品質嗎?
資料來源:straits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