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大規模解鎖大自然潛力需大量投資,政府必須建立一個具有健全治理標準和信任度的碳交易市場來促進資本流通,如果能夠構建合理的架構,未來人們對大自然的投資可以被視為一種新的資產類別,與農業和農作物投資並無差異。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昨天(9月29日)上午在生態繁榮周(Ecosperity Week)第二天活動上發表演講時指出,將在接下來幾個月成立的碳交易所CIX(Climate Impact X)將是當今分散而且質量參差不齊的碳交易市場格局當中,一個具有前途的解決方案,他希望這個新的市場將能夠促生更多基於自然的環境解決方案。
王瑞傑指出,大自然本身也可以是解決環境問題方案的積極夥伴,它和能夠降低綠色發展障礙的科技創新,以及讓人們在減少消耗的同時保持高素質生活的循環經濟模式,都是讓生態和繁榮相輔相成的途徑。
他說,大自然不應該是經濟發展的被動犧牲者,它有助於讓城市生活更宜居,也可以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雖然我們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努力減少碳排放量,但只依靠這個方式是不充足的。我們也要採取『碳封存』的補充策略,讓基於大自然的解決方案發揮重要作用。」
「碳封存」指的是從大氣層中捕捉二氧化碳,讓它長期和空氣隔絕,避免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的技術。樹木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就是大自然「碳封存」的例子之一。
王瑞傑也說,東南亞地區有巨大潛力實現大自然「碳封存」,除了擁有2億公頃的陸地森林,這個區域的紅樹林沼澤、海草以及藻類也具有封存大量碳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