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案是通常並不會。
新加坡的年輕人結婚普遍較晚,三十多歲還沒結婚的很多,結婚後不要小孩的也很多,目前全國生育率下降也很厲害,政府鼓勵銀髮族工作,今晚我們在文東記吃飯,服務生多是老人家。
對於年輕人,父母輩通常不會逼婚,至少不會很厲害地逼婚,不少家庭都是有幾個孩子,有人結婚早有人結婚晚,而且父母普遍尊重孩子的自由,不會多加干涉。
新加坡的年輕人,和北上廣深的很多年輕人類似,不願意戀愛,生活壓力大,沒時間,而且選擇多,戀愛結婚對他們來說都是很累的事。
那麼業餘時間做什麼呢?
看電影、玩遊戲、約上朋友們聚會、運動,也是相當豐富多彩。
說到運動,想想還真是,經常可以看到運動的人們,赤日炎炎下還有人跑步。每個小區都有健身器械,健身房也很受歡迎。一夕還帶我們去參觀了一家健身房,環境非常優美。
以上這些,是我和當地新加坡朋友聊天中了解到的,也有我自己的親身體驗。
今天一夕發起了一個聚會,一幫朋友們在美麗華酒店二樓的桃苑吃飯聊天,這邊的粵式自助餐非常豐富地道,服務也好。有這樣的機會和新加坡朋友接觸,對我來說是難得的機會,所以好奇心爆棚的我,問了一堆問題,包括對電影《摘金奇緣》的看法,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人根本沒留意。
事實上,大城市的年輕人相當國際化,如果不用地域硬性區分,思維模式和生活選擇是非常類似的。
聊天的朋友中,有人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有人是過來上學,畢業後留在這裡工作。
比如獨立攝影師權冬,他老家是西安,在這裡已經有12年,我問他為什麼選擇新加坡,他說因為上學的緣故,社會關係都在這邊,如果離開這裡回到老家,反而未必習慣。
權冬特別可愛,這次作為攝影師幫我們拍照,指點我們擺各種Pose,自己先做一遍,蘭花手、低頭微笑,示範做得太好了,反而是我們有時候還感覺僵硬。
一起交流的還有孤獨星球中國區前主編葉孝忠先生,新加坡自媒體新加坡圈前編輯Laura,還有可愛的摩卡,是她幫我和千尋辦了簽證,還有其他一些朋友們,大家交換著彼此的看法,也算小型的頭腦風暴。
2
秦沛老師關於結婚生子的觀點:
千萬不要為了要生孩子而結婚。你就找到一個,能夠陪伴你,以後路上一直陪著你、支持你、愛你、疼你的人,這是最重要的,健康、開心地在一起。結婚不結婚不重要,生孩子不生孩子不重要,因為單身也好,比結了之後離婚好。




大陸有些父母的觀點:就算是結了婚再離婚,也比一直單身好。
你喜歡哪種觀點?
我站秦沛老師。
相信在未來,擁有像秦沛老師這樣想法的父輩,會越來越多。
年輕人的焦慮,能夠理解,也非常同情,不過,真的不必悲觀,如果擁有歷史發展觀,會看到歷史的行進路線,觀念在不斷開放,思想在趨向自由,而生活方式也在多元化,一時間可能會有挫折,但時間放長一點,這些煩惱,可能稱不上煩惱,真正的煩惱,是個人成長不能盡如己意,換句話說,是自我相處的關係出現問題,搞定自己,往往也會搞定外界。
其實真正值得焦慮的,是整個人類。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擁有更多選擇權,其中包括生育權,特別是女性,而越是文明程度低下的地區,女性往往淪為生育機器。
選擇權多的人,不以繁衍生息為主要目的,更看重自我的綻放,也不在乎自己的基因是否能夠傳遞下去。他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甚至不願意花時間去戀愛,因為感覺是種浪費。
長期來看,對人類的發展其實不利。
不過,這個心我們也真是操不了。
3
多走走,多看看,脫離自己的舒適區,看看外面的世界,換換樣子,多點樂趣,這樣活著才有意思。
煩惱總是會有,但我們應該學會見招拆招。
就像昨天在烏節路,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不過無所謂,反正路邊有地方可以躲雨,就安安靜靜地等雨過去就好。
記得有一年,在牛車水也是遇到大雨,於是躲進唐城坊去圖書館看書。
我也曾經在很多年前遭遇過逼婚,如今,一笑置之。
如今回想,也正是因為逼婚,才努力想要抗爭,最終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不也是挺好?

自然,現在可以輕描淡寫,當時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倍受煎熬。沒人想要遇到,但既然遇到了,那就好好想辦法去解決。
如果我們自己不夠勇敢,那也不要奢望命運垂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