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的Jacky Chun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的一年級學生。儘管現在的他成功進入大學,和許多青少年一樣成為了一名朝氣活力的大學生,但曾經的他甚至連上大學這件事都沒有想過:「我的成績一直很差。」

Jacky Chun說,他很後悔在小學時沒有好好學習,那個時候他整日在偷懶玩遊戲,浪費時間。幾年後,當他中學結束學業時,以極大的差距落在了許多同齡人後面。
當時年少任性的他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切將會給他的未來造成什麼後果。直到當他發現家中唯一負責養家餬口的母親似乎正在逐漸縮減開支後,他終於知道自己的家庭正在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而Jacky Chun的父親是一位家庭主夫,家庭生計的壓力負擔全部落在母親一人身上。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時候媽媽躲起來一個人哭,可是她從來不和我們任何人抱怨一句。我心裡很難過,很愧疚。媽媽為我的學業花費了很多錢,可是我沒有珍惜學習的機會。」Jacky Chun說。

「那是一段艱難的時期,我不斷反思,我知道我必須好好學習,這樣才能在以後幫助媽媽,解脫她的壓力負擔。」
Jacky Chun開始重新振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在N級考試中,他以ELMAB3*總分為5分的成績進入了理工學院。
ELMAB3*:英文、數學和成績最佳3個科目的總分在11分或以下的考生可報讀PFP理工學院基礎課程,直接進入工院修讀1年基礎課程,再繼續修讀專業文憑課程。
Jacky Chun說,他通過理工學院的基礎課程,考取了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NP),並修讀生物醫學文憑課程。

但Jacky Chun緊接著又遇到了許多新的困難。
在poly(polytechnic的縮寫),他感到自卑。因為他的大多數同學都來自快捷班,他們擁有更好的學術背景。這讓他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因為此前的「差距」,導致現在他感到自己很難趕得上別人的進度。
「但我告訴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怎麼做。」Jacky Chun在學習上付出了加倍的努力。
後來偶然發生的一件事,又為他帶來了新的努力目標。當他家中一位患有嚴重貧血的親戚被送進醫院時,他發現自己能夠用所學的醫學知識讓她獲得幫助。
Jacky Chun從此確定醫學是他的天職。他說:「我可以運用自己的知識幫助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時,我因此受到了極大激勵,我決定去追求醫學。」
去年5月,他以3.96的GPA從NP畢業,在同儕中排名前10%。
儘管知道接下來的漫漫長路將會有多麼艱難,Jacky Chun還是堅持申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並成功被錄取。
儘管在學校學習時,被非常多厲害的學霸們包圍,不能否認自己有時仍會感到自卑,很害怕自己再一次落後,但他說:「我每天都為能在學校里學習而心存感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樹立目標,堅持不懈地追求它。」

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學校意味著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學習,犯錯誤和成長。新加坡不僅在教育資源方面優良,對於學校、老師甚至是家長們的教育理念一直以來也抓得非常緊——教育一個孩子是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的一項事業。
新加坡的老師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力,孩子需要被信任、被鼓勵:「每個孩子(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能力。因此,我們提供的幫助因孩子而異。」新加坡Boon Lay Garden小學的聯合教育家(AED)Ashveen Kaur Randhawa說。
希望每一個留學新加坡的學子們,不論你現在的成績如何,不論你身邊的同學們帶給你多少壓力,記得不要被蒙蔽雙目,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努力,機會永遠如期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