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衛生部長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黃循財,今天(5月4日)在國會就冠病疫情發表部長聲明,解釋了新加坡不全面鎖國的理由。
他表示,全面禁止人們出行固然有助於阻遏病毒散播,但要求每個人待在家中,會導致巨大的社會和經濟代價,尤其對低收入和弱勢群體而言。

黃循財(資料照片)
黃循財說,低收入和弱勢群體較難「居家辦公」,強迫他們留在家中,會影響他們的生計,而讓他們長時間與人群隔離,對他們的健康也沒有好處。
新加坡自4月7日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後,在必要服務領域工作的員工仍需上班,大約占勞動隊伍的25%。後來當局進一步壓縮,在4月21日宣布收緊阻斷措施後,仍有15%的勞動隊伍照常上班。
被暫停的是較不重要的消費者服務,如糕點、泡泡茶等餐飲服務,以及理髮店、寵物店等。巴剎、小販中心、咖啡店、食閣、超市、藥店等仍跟之前一樣繼續營業,與全球供應鏈相關的製造業如生物醫藥、化工和精密工程等,也屬於必要服務,不受影響。

至於規定所有人離開家門後必須戴口罩,為何又允許外出運動的人不戴著口罩?黃循財說,戴口罩劇烈運動可帶來健康風險,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是否應該允許大家外出運動。
他說,「我們已非常仔細地審視這點,外出運動有利於提升免疫力和健康,除非是和另一人保持近距離一段時間,才會有傳染風險。」
阻止人們外出運動,要他們長時間待在家中反而可能帶來危害,因此政府決定折中,允許大家在維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外出運動。

黃循財在昨天已宣布,從明天(5月5日)在私人公寓等分層地契住宅的居民,將允許在住宅範圍內的共用空間運動,包括步行、跑步等。但住宅內的健身房和游泳池等仍須繼續關閉。
黃循財是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他今天在國會還指出,會吸引人群或造成公眾密切接觸的行業,如娛樂業,短時間內將不能重新營業。至於在餐飲店內堂食,也需評估風險並經過認真考量後才能恢復。
他指,政府目前的立場仍維持不變。不過,會在評估風險較低的情況下,放寬部分病毒阻斷措施,做出更具靈活性的安排。他也透露,政府已收到有關放寬部分阻斷措施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