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也聊過馬六甲海峽,這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尤其對中、日、韓等亞洲國家來說,簡直就是「海上生命線」。此外,許多已開發國家從外國進口的石油和戰略物資,也都要從這裡經過。由於海運繁忙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可想而知,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有多麼重要。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是靠著馬六甲海峽的國家,基本上躺著就能掙錢。但事實上,馬六甲海峽沿岸的三個國家中,只有新加坡真正的富了起來,另外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兩國的經濟水平相對而言要落後很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印尼位於馬六甲海峽的西海岸,這一代暗礁多、海水淺,沒有什麼深水良港,不適合大型船隻停靠,所以印尼的地理位置,基本上也占不到什麼便宜,完全沒有競爭力。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同屬海峽東岸,這裡有很多天然良港,總體來說,兩國各有優勢,那麼新加坡究竟是如何一騎絕塵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聯邦,簡稱大馬。大馬被南中國海分為兩個部分,就是地圖上看到的這兩個,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另一個是位於婆羅洲的東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於1957年8月31日宣布獨立,首都為吉隆坡,人口大約3160萬,國土面積330257平方公里,海岸線綿長,共有4192公里。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國土面積只有724.4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560萬。其實在1965年之前,新、馬也曾同屬一個國家,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新加坡在1965被迫獨立。讓人意外的是,獨立後的新加坡不但沒有落寞,反而大力發展經濟,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如今的新加坡更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水平將大馬遠遠甩在身後,2019年GDP總量就達到了3720億美元,人均GDP高達6.5萬美元。而大馬2019年的GDP總量只有3646億美元,人均GDP更是只有1.1萬美元,雖然這個經濟水平在全球範圍內來看也算富裕,但是比起新加坡卻有很大距離。很多人都好奇,兩國同為馬六甲海峽東岸,地理位置同樣優越,甚至馬來西亞的海岸線更長、國土面積更大,為什麼它的發展速度卻遠不及新加坡呢?

其實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極度依賴馬六甲海峽。我們現在所看到地方,就是新加坡的新加坡港,它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在上海港建立之前,它曾是世界最大的貨櫃港口,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3世紀,它就已經是國際上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之一。我們從地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到,碼頭有許多儲油罐,因為該港不僅是航運要道,同時也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此外還有許多高科技產業例如電子電器、船舶修造等,如今它已是世界上電腦磁碟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國。
其實馬來西亞也有很多重要港口,例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巴生港。它是馬來西亞的海上門戶,也是該國最大港口,同時它也是紅海與馬六甲海峽之間第一個貨櫃貨運港。雖然巴生港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是貨運吞吐量遠不及新加坡港。
很多人說,馬來西亞的經濟水平之所以不如新加坡,主要是因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更加優越。其實不論是國土面積,還是地理位置,大馬都不差,甚至比新加坡更具優越性。新加坡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之外,也離不開李光耀的正確領導。新加坡被迫獨立後,李光耀迅速打造了一個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所以說,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領導人!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