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咖啡店

中國大陸和台灣、港澳特區及新、馬、泰、印尼等華人社區都有咖啡店,可是《現代漢語詞典》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都沒收錄「咖啡店」,只有「咖啡廳」,《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還多了個「咖啡館」。
照例辭書收了「咖啡」和「店」,不收「咖啡店」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咖啡店」可以見詞明義。那麼收了「廳」和「館」,為何又收「咖啡廳」和「咖啡館」呢?難道就不能「見詞明義」了?
《全球華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0年5月出版)收錄「咖啡店」,釋義是「出售咖啡和其他飲料以及餐點等的店鋪」。2016年4月出版的《全球華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4月出版)仍收「咖啡店」,釋義卻變成「規模較小、設備簡單的咖啡廳」,刪掉了一個關鍵詞「餐點」。而這兩部詞典所標註的使用地區大體相同,都是新、馬、泰、印尼。
是新、馬、泰、印尼等國「咖啡店」的經營範圍改變了嗎?不是。筆者認為這是《全球華語大詞典》的一處硬傷,因此再來說說新加坡的「咖啡店」。
在新加坡,「咖啡店」是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新加坡人,不管哪個民族,幾乎每天都要出入咖啡店,咖啡店遍設於全國各個組屋區(類似我國的小區)。咖啡店內除賣咖啡等飲料外,還有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售賣本民族的特色飯菜和麵食等等。開設在旅遊區內的大型咖啡店,中餐西餐、各色飯菜、各種飲料應有盡有。這種格局的「咖啡店」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汶萊都有。
專賣咖啡等飲料的商鋪,叫咖啡室、咖啡屋、咖啡館或咖啡廳的都有,英語叫coffee house、coffee shop或××cafe(不帶通名)。
在馬來西亞,傳統的咖啡店跟新加坡一樣,除賣咖啡等飲料外,也都賣飯菜和麵食,不過,這類咖啡店現在多數改稱「茶餐室」(香港叫「茶餐廳」),以別於只賣咖啡等飲料和西點的咖啡店。
新馬兩國的英文或馬來文媒體都把華人所說的「咖啡店」按閩南話翻譯成Kopitiam ,Kopitiam成了當地英語或馬來語中的漢語外來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