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些小夥伴在新加坡啟程,飛往他們各自的家鄉。椰子君收到他們臨行前的留言,有不舍的,也有決絕的
「新加坡感覺不行了。」
「疫情讓我看透了新加坡,還是回家好。」
「新加坡沒有前幾年那麼有優勢。哦不,比去年就糟糕很多了,一個新冠疫情就把新加坡的經濟往回拖好幾年。」
。。。
甚至對於椰子君「還有回新加坡的打算嗎」這個問題的回答——55%的人選擇了「沒有」。

來源:Reuters
一波已回去,還有一波想回去。
現在在新加坡的外國人,不知道怎麼就走到了這個局面。
而想回去的人,說不清是對新加坡失望,還是對自己不抱希望。
有個EP持有者本地生活8年,有人脈,有小根基,完全適應「新加坡style」,剛剛講他也在做回國打算。
他覺得在新加坡沒辦法再走下去了: 「公司不願意拿那麼多錢來養一個EP。」

來源:ST
他還舉例了報道,說專家預測新加坡接下來半年,還會蒸發數千份工作。
「想留未必沒有辦法,但主要是准證政策越收越緊,工作機會也更少。現在就擔心准證不保,未來還得繼續擔心准證不保。
不穩定,提心弔膽,就跟慢性折磨一樣。」

來源:ARN
確實,如他所說,疫情、工作、政策三座大山一起壓下來的話,新加坡的外國工作者貌似不想走也得走。
舊的工作朝不保夕,新的工作可能性也寥寥無幾。
但不斷流失外國勞動力,這樣對新加坡的發展真的好嗎?
這個問題,已經有人回答並且現在就給新加坡宣判了「死局」
外媒:疫情下只招本地人
外國人的生活到頭了
有很多人設想過,沒有外國人的新加坡會是個什麼畫風。
而現在又出現一個大膽宣判:
新冠危機下,公司只招本地人的新加坡讓外國人的本地生活走到頭了。

來源:yahoo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一度以引進人才為發展的主要手段。
憑藉著乾淨、高效、理想薪水、低稅率、舒適的生活環境,吸引了一大波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湧入新加坡。
然而今年新冠疫情以來情況大變。
政府花了大價錢才保住失業率不飆升。另一方面,請一個準證的門檻和花費越來越高,一年裡還兩次上調入門薪金水準。
再加上經濟發展倒退,工作機會不斷蒸發。

來源:hrmasia
新加坡的市場變得僧多肉少。
這種情況下要保住本地人的工作,就得拆東牆補西牆,把外國人的飯碗騰出來給本地人。
被納入公平考量框架的公司也越來越多,8月中旬就至少有47家公司「被觀察」。
按規定,一旦招聘過程中有「歧視本地人」的情況出現,那麼嚴重的話可能會被剝奪公司再申請准證的資格。

所以說相當於目前的經濟和政策環境,都對在新加坡的外國人不甚友好。
而且這種不友好的氛圍似乎會覆蓋到未來一年兩年。如果新加坡的經濟恢復情況,真如部分專家預測需要1-2年才能恢復的話。
那麼外國人在新加坡的生活,可能目前真的。。。要到頭了?!
然而關鍵是,只靠本地人,新加坡的發展撐不撐得住?
如果是在外國人的眼中,不止是新加坡,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快速發展,都少不了外國專才。
「開放的人才政策」,才能硬核發展。

也有的說,新加坡當初能發展那麼快。其實很大原因是形勢、英雄雙管齊下。

沒有外國人的新加坡,讓人不敢想像。

而且工作機會留給本地人,本地人願不願意做還是個問題。

也有人表示對新加坡失望的。。。

但,本地人明顯不這麼覺得。
「新加坡人可以做所有工作」
雅虎新聞的這一篇報道在面簿上還是引起了一陣風波的。
對於只讓公司招本地人,那麼外國人的新加坡生活就『結束了』這個觀點顯然不認同。
「等到樟宜商業園退化到原始模式了,那個時候我們再來相信這個文章。」

「僅僅只是對現在而言罷了。」

「看政府對招聘本地人多過外國人這件事情是不是認真的。可能如果真要如此,那HR最好都是本地人。」

「這只是表面情況。他們還是會找其他方式來僱傭外國人。」

而且,對於「被外國人拿走的工作」,部分本地人有著一百八仙的自信 「新加坡人可以應付所有類型的工作。這取決於僱主。」

所以說你要跟一個本地人講一句「只招local新加坡就沒有外國人了」,或者說「新加坡人有些工不做」。
人家估計只會當這是一句P話。
哪裡會有誰當真。
新加坡人/永久居民 是否為自己身份而自豪?
不過,本地人和外國人的工作矛盾已經很久了。
在身份立場上,最近一份調查顯示,新加坡人/永久居民的身份認同感可以說很剛。
在工作相關的事情上都是一致對「外」也可以理解。

來源:Ipsos
上述調查發生在8月7日至11日,有1000個18歲及以上的本地人參與。
調查中問到兩個問題:
1)「你是否為自己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身份感到自豪?」
2)「你對現在的本地生活滿意嗎?」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對於自己的新加坡身份認同度很高,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滿意的。

但,新加坡的新舊一代思想的差距似乎正在不斷地拉大。
「種族和宗教和諧」重要性地位下降
年輕一代,年齡介於18歲到24歲之間的新加坡人/永久居民,他們認為構成他們新加坡身份認同的最重要元素—— 是新加坡美食。

之後才是新加坡式英語跟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社會。而老一輩的人更傾向於將後者看做最重要的元素。
新舊一代想法差距最大的地方,就體現在「種族和宗教和諧」的重要等級不同。
年輕人明顯更不看重種族和諧。

來源:Ipsos
對於這個現象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恩賜,接受採訪時就有表示自己的憂慮:
「這可能意味著他們不會那麼在意自己的偏見,或許會導致做出一些讓種族和宗教關係緊張的言論或行為。」
價值觀變化:政府透明,公平公正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本地核心價值觀念的變化。
現在對於新加坡人/永久居民而言,「擁有一個誠實透明的政府」以及「公平公正對待每個人」是最重要的兩點。

來源:Ipsos
坦白說第二個核心價值觀念深扒下去,事實可能並不很友好。因為它說明了本地人現在最深的訴求——
工作公平。
本地人、外國人、工作這個「金三角」真心是一個久攻不破的歷史矛盾。
持續到現在,並且還在繼續發酵。

來源:asian inspirations
曾經新加坡的崛起,離不開吸納外國人才發展本地經濟。
但新加坡的新一代對於種族和諧已經沒有過去看重,在工作的問題上甚至彼此對立。
而且這個趨勢貌似越演越烈。
忍不住想起一個場景—— 當時新加坡人為了工作走上街頭,手上的標語寫著「新加坡是新加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