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26.2萬人是新加坡常見的家庭女傭,照顧孩子、老人、打掃衛生、做飯全包圓。

剩下還有幾十萬各種各樣的WP持有者,從事著服務業、清潔行業、製造業等等。
可以說新加坡能有60%的本地人從事白領工作,全靠大量引進外籍勞工。 裁員潮之下 外國員工首當其衝
講話的最後楊莉明部長重申: 「但這場危機凸顯了僱主公平對待新加坡人的重要性。」

很多人看了這句話表示「委屈」,公平到底是怎麼定義的呢。
在新加坡最近的幾次大公司裁員中,外籍員工總是首當其衝!

圖源:Business Time
聖淘沙名勝世界宣布裁員,力圖以新加坡人為核心

圖源:中國報
在聖淘沙名勝世界裁員2000人事件中,媒體披露大部分被裁員的是馬來西亞籍員工,還有不少中國籍員工。
公司發言人也表示,要相應號召建立新加坡人核心的團隊。

來源:worldwide college
公民失業率高 究竟是為什麼?
政府三番五次的強調,公司要建立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工作團隊。
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在數據統計下,新加坡本地人的失業率確實高於平均值。

(圖源:新加坡統計局)
雖然已有種種保護措施,人力部截止到7月份統計,2020年本地人失業率為3.9%,高於整體失業率2.9%不少。
剛好,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報道。
新加坡一個本地金屬包裝製造廠原本有大量的馬來西亞籍員工,後來因為疫情他們無法返回新加坡上班。

在這期間,工廠老闆打出了招聘廣告想重新僱傭本地人,誰知道無人問津……
在新馬兩國周期性安排落實後,最後該工廠還是決定承擔大馬員工的冠病檢測費和在新加坡的住宿費,申請讓大馬員工返回新加坡。

據說成本是,每個返新員工會花掉1000至1300新幣的檢測和住宿費用,還有7天的居家通告。
是什麼原因,讓工廠老闆寧願花大價錢把外國員工接回來呢。
招不到本地人是薪水不夠有吸引力還是活兒太累?其中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疫情之下,企業開啟裁員潮求職者變多,「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優先保住本國人的飯碗可以理解…… 但是對於很多行業來說,想要建立以本地人為核心的工作團隊,還是有挑戰。
現在新加坡可以說是挺缺人的,比如製造業。
據人力部(8月26日)發布的就業情況報告,製造業招聘的五大職位是工程專才、電子工程師、製造工程技師、書記,以及行政專才或人員。
6300個崗位,提供的薪水中位數從1500至4700新幣不等。
尤其在生物醫藥科學領域,有近400個工作與培訓機會,其中四分之三還是虛位以待。

(圖源:海峽時報)
如今世界是開放的,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整體,必然也要與其他國家競爭。
如果一味地排斥外國人,只會造成整體競爭力下降。

古人說「授之以魚,如不授之以漁」。
與其像保護溫室里的花朵,不如全面提升本地人的工作能力和調整工作觀念,這才是真正的「公平競爭」。
新加坡各大官網:
新加坡移民局:https://www.ica.gov.sg
新加坡教育局:https://www.moe.gov.sg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sg/ch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