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個是新加坡的製造業拖了後腿。數據顯示,2019年新加坡製造業同比萎縮了1.5%,製造業占了新加坡GDP的20%,製造業中的大頭是電子和精密工程,占比約40%。而導致新加坡電子產業萎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第一經濟體對其他國家的半導體企業做出限制行動,將不少企業列入其實體黑名單,這也讓新加坡與歐美日企業合辦的半導體企業陷入重圍。
雖說,新加坡經濟表現不堪樂觀,但外界都認為新加坡極有可能會從低谷中走出來。因為解決上述兩個關鍵問題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一方面是新加坡2020年上半年將舉行大選,該國實施更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動力;另一方面,新加坡家底厚實,即便本國產業支撐力不夠,但多年來在金融資產管理及出口市場布局已積累了足夠經驗,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只是,這場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陰影,在外向型的新加坡經濟上成倍放大,而新加坡除了淡馬錫幾乎拿不出任何可以抵禦經濟危機的硬貨。並且對於服務業占經濟比重高達2/3的新加坡來說,全球貿易的長期停擺和能源價格的持續走低,不僅對新加坡服務業造成了巨大衝擊,其經濟也在較長時間裡會處於下滑區間。

對此,新加坡也是心知肚明,今年5月28日,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大幅下調了2020年的經濟預測,預計該國經濟今年將萎縮4.0%至7.0%。
或許我們可以根據新加坡55年經濟發展軌跡預見她今後仍然會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但是如李光耀先生所言:"各國之間的競爭就好象在高速公路上跑汽車。當汽車不多的時候,新加坡可以跑得很快,當大家都跑到這條路上的時候,你就不可能跑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