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期間無訪客打擾 新加坡的瀕危動物紛紛「提高生產力」

2020年07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古氏樹袋鼠寶寶(左)和紅狐猴寶寶(右)。(野生動物保育集團)

作者 侯佩瑜

鑒於冠病疫情,裕廊飛禽公園、新加坡動物園以及東海岸公園等景點的人潮都大大減少。

在阻斷措施期間關閉了將近三個月,少了人類來打擾,動物們,尤其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們,終於可以解除每天上班壓力,停下腳步安心生娃,「生產力」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看來,2020年不僅會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人類嬰兒潮,就連本地動物界也出現了嬰兒潮。

為配合病毒阻斷措施鬆綁第二階段逐步解封,東海岸公園已從6月19日開始重開。野生動物保育集團旗下的三個園區(新加坡動物園、河川生態園和裕廊飛禽公園)則在7月3日起陸續重開,不過由於這三個園區可容納的訪客人數被限制在25%,人潮明顯比以前少了許多。

夜間野生動物園則會在7月30日重開。

瀕危動物——古氏樹袋鼠

新加坡動物園今天在面簿上宣布喜訊,兩隻瀕危的古氏樹袋鼠(Goodfellow’s Tree Kangaroo)——駑佩拉(Nupela)和瑪嘉亞(Makaia)2月4日成為了新手爸媽,生下一隻樹袋鼠寶寶,目前還未命名。

樹袋鼠寶寶出生時其實仍未充分發育,幾乎是處於胚胎狀態,體積僅豆形軟糖般大,必須從母親的子宮裡爬到育兒袋,在那裡完成剩餘的發育過程。

八個月後,樹袋鼠寶寶將第一次從育兒袋裡出來,探索外面的世界。

以下是四個月大的樹袋鼠寶寶在媽媽的育兒袋裡的樣子,動物園的保育員為她進行日常檢查時拍下了照片。

(野生動物保育集團)

小袋鼠目前已經5個月大了,它好奇地把頭從媽媽的育兒袋裡探出來,向四周張望。可以看到它長大了不少。

(James Spencer Lum拍攝)

(James Spencer Lum拍攝)

樹袋鼠爸爸媽媽分別在2016年6月和7月從澳大利亞來到新加坡,開始它們的新生活。

和陸地袋鼠不同,樹袋鼠背部中間有2條金色條紋,尾巴則帶有獨特的黃色圓環和色斑。

它們的前肢肌肉發達,有更寬大的腳掌和彎曲鋒利的爪子,可以更好地抓住樹枝。樹袋鼠能往後移動,甚至在毫髮無損的情況下,從15米的高處跳到地面。

古氏樹袋鼠屬於瀕危動物,全球動物園裡僅有約58隻,野生的數目則不詳。

加上新生的樹袋鼠,新加坡動物園目前擁有其中的六隻。

新加坡動物園的另外一對樹袋鼠先後在2012年和2015年落戶本地,還有一隻是在2016年7月出生的。

2012年,多個國家聯手設立全球物種管理計劃,提高樹袋鼠的生存率。

極危物種——玳瑁龜

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當時因阻斷措施仍在關閉的東海岸公園迎來稀客,一隻極危玳瑁龜(Hawksbill Turtle)到公園下蛋。

國家公園局在面簿公布這項自然界的「喜訊」。

當局指出,玳瑁龜是會出現在我國海岸的兩種海龜之一,每幾年都會到同一個地點築巢。根據貼文,玳瑁龜屬於極危物種。

公園局提醒公眾,若是發現海龜築巢,可以通過公園局熱線1800-471-7300通報。

瀕危物種——紅狐猴

新加坡動物園7月16日公布喜訊,我國動物園兩隻紅狐猴博斯科(Bosco,11歲)和米妮(Minnie,8歲)今年2月22日也產下一對雙胞胎紅狐猴。

如今五個月大的兩隻紅狐猴寶寶,體型已和父母一樣大。它們一家四口自本月6日新加坡動物園重開時,就已開始與訪客見面。

我國動物園上一次迎來紅狐猴(red ruffed lemur)寶寶是11年前,當時誕生的就是這對雙生紅狐猴寶寶的爸爸博斯科。

他們的父親博斯科在2010年在新加坡出生,媽媽Minnie則是在2016年從日本橫濱動物園「移居」至本地。

紅狐猴是生活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的特有物種,繁殖季節每年僅一次,雌猴的交配時間也是短短的幾天。

動物園指出,這對夫妻的基因兼容性高,因此特別般配。不過,由於這類銹色靈長類動物每年只繁殖一次,因此,讓他們繁殖是「出了名的困難」。

此外,雌紅領狐猴在幾天的發情期內,只有一天容易受孕,因此這次能誕下雙胞胎,更是難能可貴。 紅狐猴目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紅狐猴的食物主要是花蜜、花粉和水果。它們把尖尖的鼻子伸到花朵中吃花蜜,花粉會粘在它們的鼻子上而被轉移,因此紅狐猴在授粉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五彩繽紛的飛禽

裕廊飛禽公園今年的物種撫育工作十分成功,迎來超過100名新成員的誕生,其中五分之一為受威脅物種。

這包括飛禽公園五年來的首兩隻紅額金剛鸚鵡(red-fronted macaw)。

紅額金剛鸚鵡被列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臨絕種紅色名錄上。據估計,在原棲息地玻利維亞只有不到275隻。

作為全世界兩所繁殖藍眼鳳頭鸚鵡(blue-eyed cockatoo)的動物學機構之一,裕廊飛禽公園也成功孵化了三隻藍眼鳳頭鸚鵡。

25天大藍眼鳳頭鸚鵡。(野生動物保育集團)

源自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藍眼鳳頭鸚鵡,在當地受盜獵和棲息地喪失所影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脆弱物種。飛禽公園上一次迎來藍眼鳳頭鸚鵡寶寶,已經是四年前。

此外,飛禽公園也迎來了三隻瀕危的白鳳頭鸚鵡(white cockatoo)以及八隻喋喋吸蜜鸚鵡(yellow-backed chattering lory)。

36天大的白鳳頭鸚鵡。(野生動物保育集團)

40天大的喋喋吸蜜鸚鵡。(野生動物保育集團)

為了提高存活率,飼養員都在飛禽繁殖及研究中心手工喂養剛孵化的小鳥。裕廊飛禽公園初級動物管理員李漢通(32歲)說: 「手工飼養小鳥是具挑戰性的。這些小雞正處於幼小的發育階段,一天可能需要喂養七次。」

看來動物們平時真的忙著娛樂大家,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啊!希望它們可以趁這個旅遊淡季好好充電,回歸到原本動物應該有的生活。

連本地動物們的生育率也提高了,看來今年本地國人的生育率應該也能有所提高,李顯龍總理的新春願望:多生孩子,估計可以實現了。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37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
震驚!這個沒有資源的"小紅點"憑什麼成功?副總理王瑞傑首次公開6大治國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736次閱讀
王乙康部長:許多民主國家寸步難行,新加坡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2025年05月03日   •   2736次閱讀
南大vs國大碩士就業大揭秘:高薪背後竟然靠它?
2025年04月30日   •   2223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223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88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