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個未來,新加坡無人機將在這裡交貨,我們將在這裡使用QR碼辦理入住手續,或者由機器人服務員為您服務。
儘管這些不是新穎的想法,但隨著我們繼續與Covid-19作戰,它們可以被視為「新常態」。
6月3日,在政策研究所(IPS)在線論壇上,與會嘉賓從Covid-19大流行中吸取了教訓,
這場大流行破壞了我們的經濟,提出了關於新加坡如何適應和改變我們的生活,娛樂和工作方式的想法
旅館業者和餐館老闆樂力鵬(Lok Lik Peng)提到,社交活動的關閉影響了新加坡的酒店業,
導致一些企業的營業額下降了70%至80%,甚至導致一些企業的永久營業被關閉。
Loh強調指出,該行業的發展方向是迅速適應,並在某些情況下改變公司的業務模式。
由於沒有用餐顧客的選擇,餐館已轉向食品配送,有時甚至出售雜貨箱和其他零售產品。
他著重指出,儘管有些企業反應迅速,但有些卻無法改變其商業模式,例如航空公司和郵輪。
作為企業主,盧先生強調需要改變酒店業對人力的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
傳統上,餐飲業是生產力最低的行業之一,並且嚴重依賴人力。
他提到,通過採用技術,酒店業可以從「高接觸」行業轉變為「非接觸」行業。
他提供了一個在旅館零接觸登記入住的示例,該旅館可以通過QR碼進行身份驗證,而無需讓工作人員照看客人。
Loh補充說,「我們的目標是控制冠狀病毒的傳播,「至少到明年,這種舊的操作方式將會消失」。
據他說,一些餐館正在考慮將房屋的正面與廚房分隔開,這意味著與顧客打交道的在職員工可能不會與廚房員工進行身體接觸。
另一位小組成員,新加坡研究第五任內森研究員,首席規劃師Cheong Koon Hean提出了各種想法,說明如何將新加坡設計的更適合「大流行」。
Cheong解釋說,這種流行病造成了「供應鏈上的重大破壞」,並強調新加坡需要通過本地製造更加自力更生,同時還要分散資源和庫存。

(圖片來源網絡)
為了在未來大流行的情況下快速適應行動,
她解釋說,我們可以考慮對城市進行不同規模的重新規劃,
以在不同規模上產生泡沫,以便更容易地進行遏制和隔離。
為了減少公共運輸工具上的擁擠,她提到必須在離家較近的地方提供工作和便利。
在談到工作空間時,Cheong強調了建築設計對解決未來流行病的重要性。
例如,在建築物裝有空調的情況下,集中式空調系統中可能裝有消毒過濾器。
此外,空間的設計應減少按鈕的使用,例如打開或關閉某些東西,或依靠使用抗菌塗層,
例如新加坡各鎮議會在住宅電梯中使用的一種。除了重新設計工作場所和公共空間外,
Cheong還補充說,可以將居住空間(例如房屋)設計為適應遠程辦公。

(圖片來源網絡)
為了進一步減少公共場所的人群,人們可以考慮使用個人移動設備或鼓勵人們走路和騎自行車,
以減少道路上的汽車數量。這樣可以減少道路空間,並改成人行道和自行車道。
她還談到了在未來進一步提高包裹交付效率,例如使用無人機進行交付。
南洋理工大學前院長Neo Boon Siong在談到有關人口密度以及新加坡是否應該縮小690萬人口目標的問題時說,
該目標「並非一成不變」,而且他看到的數字也高於6.9百萬美元的政府計劃。
Neo繼續解釋說,這歸結於我們如何規劃和設計城市,
並且有可能擁有690萬或更高的人口,並在安全和健康的環境下擁有高質量的生活。
衛生部傳染病主任,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弗農·李(Vernon Lee)補充了尼奧的觀點,
他強調「密度只是眾多因素之一」 。李說,實際上傳播疾病的是緊密的互動,例如在工作場所,以及人們生病時的互動。
他以斷路器時期為例來說明他的觀點。他說,儘管人口密度沒有變化,但是安全的管理措施,
例如社會隔離和戴口罩,已經「大大減少了傳播機會」。
他補充說,減少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太狹窄了」,不會很快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