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兩年前推出全新的戒菸治療服務,由一組精神專科醫生、輔導員、藥劑師和護士,提供高度個人化的療程。截至今年3月底,超過100名年齡介於12歲至74歲的吸菸者加入這項服務,他們吸菸的時間最短10個月,最長58年。
數據顯示,所有完成戒菸治療的吸菸者中,超過兩成在半年後已不再吸菸,約四成減少了吸菸量。
新加坡不乏戒菸計劃,但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的這項服務有專科醫生參與,協助吸菸者更有系統地戒菸。醫療團隊可緊密跟進治療方案和進度,醫生也可直接開藥給吸菸者服用。治療期一般介於三個月至半年,此後也有半年的跟進期。
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國立成癮治療服務專科顧問醫生劉鎮光受訪時指出,加入戒菸治療服務的吸菸者中,約17%首次嘗試戒菸,另有高達七成吸菸者從未因吸菸尋求治療。他們大多數是經由醫生或學校轉介接受戒菸治療。
其中,有六成吸菸者每天吸超過10根煙,屬重度菸癮。另外,有半數吸菸者同時患有癌症、心臟病、肝病、呼吸道疾病和「三高」等健康問題。
劉鎮光指出,戒菸期間主要以尼古丁替代療法為主,包括尼古丁口香糖或尼古丁喉糖,以及尼古丁貼片,這也是新加坡普遍採納的戒菸方案。如有需要,醫生也會開出安非他酮(bupropion)或伐尼克蘭 (varenicline)的戒菸藥物。
他說:「醫生給予的藥物治療只是戒癮的一部分,吸菸者同時須接受心理輔導,輔導員會協助他們找出各自染上菸癮的『弱點』,和有助他們戒菸的優勢,然後改變自己的行為或生活習慣。」
起床第一根和睡前最後一根煙最難戒
對想戒掉重度菸癮的吸菸者來說,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根煙和晚上臨睡前的最後一根煙,是戒菸道路上最難跨過的兩大障礙。
成癮專科醫生通常也會以「起床後何時吸第一根煙」,作為判斷吸菸者上癮程度的指標之一。一般而言,起床後半小時內吸菸,吸菸者對尼古丁很可能已產生了依賴行為;時間越短,顯示菸癮越大。
劉鎮光說:「菸癮大的吸菸者在休息了一夜後,體內的尼古丁含量所剩無幾,隔天一醒來就會菸癮發作想吸菸。對於這群吸菸者,我們通常會建議他們先減少日間吸菸的數量,再慢慢嘗試改掉早晚兩根煙的習慣。」
成功戒菸的「老煙槍」巴拉(64歲,化名)約八個月前主動聯繫心理衛生學院求助。他自19歲起就開始吞雲吐霧,菸癮嚴重時,一天最多能吸80根煙,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吸菸。
由於菸癮太大,他好幾次嘗試戒菸都不成功。
巴拉受訪時說:「只要看到周圍有人吸菸,甚至只要在一個可以吸菸的地方,我就想這麼做。每次忍不住菸癮吸菸後都會想,今天算了,明天再戒。」
「後來,我的身體情況很糟糕,走不到半個巴士站就會氣喘。再後來,吸菸已經無法帶給我愉快的感覺,我反而覺得自己不斷把煙吞進身體,糟蹋它。」
接受戒菸服務後,巴拉從每天兩包煙逐漸減至五六根煙,到最後完全不碰煙盒。雖然過程相當掙扎難熬,體重也在三個月內增加了三公斤,但所幸醫療團隊和支持小組一路相陪,以及他自己強大的意志力支撐;戒菸成功後,他的身體狀況和糖尿病病情也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