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上海人「瘋了」
. . .
老阿姨們不跳廣場舞了

. . .
環衛工人都去玩槍戰了

. . .
小龍蝦不敢吃了

. . .
最愛的奶茶也不敢喝了

. . .
奶茶表示:我保持中立

. . .
小伙垃圾桶上認真學習垃圾分類

. . .
比較懶,基本告別上海高校


這是中了什麼「邪」??

7月1日開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運輸處置的全流程分類行動正在上海全面鋪開。
《條例》中,除對個人混投行為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外,對單位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的行為,規定最高可處5萬元的罰款。
對生活垃圾收運單位、處置單位不遵守相應規範的,分別規定最高可處10萬元、50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單位經營服務許可證。
上海嚴格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其中的垃圾分類可真「逼瘋」了很多上海人,干垃圾、濕垃圾傻傻分不清?
口訣背起來
可回收物記材質:
玻,金,塑,紙,衣;

有害垃圾記口訣:
藥(要)油(有)電燈;

濕垃圾記原則:
易腐爛,易粉碎;

其餘都是干垃圾!

還不懂?那就再來個豬試吃大法
豬試吃法


垃圾分類,知易行難
作為「最難推廣的一樁小事」,垃圾分類工作這些年在各地艱難推進。此次直接通過「強制垃圾分類」,對辨別垃圾類別還有困難的普通居民來說,的確是件頭痛的事情。
日本、新加坡、德國等在垃圾分類上走在前列的國家,也是經過了數十年的持續培育。垃圾的分類、減量、再利用,本就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的確需要多些耐心。
新加坡的垃圾分類是怎樣的?
新加坡:分類全靠自願,但垃圾處理很嚴格
在以法紀嚴明出名的新加坡,要做好垃圾分類並不難,明文規定賞罰分明即可:走在大街上,亂扔垃圾、違禁抽菸、地鐵飲食……都有明確而嚴厲的懲處,讓人不敢造次。

然而,對於垃圾分類,卻獨獨沒有任何懲處措施,一切全靠自願。而即便是所謂的分類,也只是簡單的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兩種。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給出的答案非常簡單:不希望再通過垃圾分類增加居民的義務,希望大家能為自己為家園主動做環保。

雖然垃圾分類不嚴格,但新加坡的垃圾處理卻很嚴格,以「3R原則(Reduce、Reuse、Recycle)」為核心,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儘量對垃圾進行循環利用。在產品包裝上,超市的大部分產品都是非常簡單的紙盒包裝,儘量使用再循環的材料。

在焚化廠,儘管經過焚燒後,垃圾體積已經減少了90%,但還是不夠。有專門的機器進行分揀,將其中的金屬分離,送廠售賣;再分揀,適用的灰渣製作磚頭或用於鋪路……一切目的,還是減少再減少。

這些分類的細節向我們展示著新加坡對於垃圾分類的重視,而當地政府主張公民自主自願的去進行垃圾分類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這些細則都是新加坡環境保護工作能夠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所以垃圾分類作為我們資源回收利用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這項社會道德規範,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應該為社會資源回收利用和環境保護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