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網絡詐騙進入高發季,詐騙核心聚焦購物!
在新加坡,每逢年終佳節期間,網絡購物平台都會推出林林種種的優惠,許多公眾也會趁機上網大買特買,比如剛剛又創下125秒成交額突破100億新神跡的「雙11」!

但你或許不知,每年這個時候,正好也是不法之徒干案的最佳時機。
新加坡警方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7年,共發生1907起電子商務詐騙案,單在最後一季(10月至12月)就發生626起,占全年總數近33%。
今年1月至9月,警方也已接獲超過1800起電子商務詐騙案件的報案,涉及的款項已經超過150萬元。
這個數字與去年全年總數相差不遠,足見電子商務詐騙案有上升的趨勢,其猖獗的程度可見一斑。

今天是年度「雙十一」購物節,本月23日又是「黑色星期五」,不法之徒勢必利用公眾希望在這兩天撿到便宜的心理來欺騙受害者。
對此,新加坡警方11月10日就發布文告提醒公眾,在掏錢購買任何商品之前,對網上價格低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廣告要特別留意,而且儘可能向有商譽的賣家購買商品。
調查顯示,受害者經常被Carousell等購物平台的廣告吸引,以為有大折扣,結果在付款後卻收不到貨。
作為防範措施,警方建議公眾不要衝動購買,注意網上價格低得讓人難以置信的廣告,並儘可能向有商譽的賣家購買商品;如果在網上購物,應在下單前,閱讀關於賣家的評論。
此外,騙子也可能利用銀行帳戶,或提供身份證或駕駛執照的複印件,誤讓公眾以為他們是真實的賣家。公眾也應避免預先付款。若需預先付款,只使用在收貨後才打款給賣家的購物平台進行交易,或者親眼見到賣家、驗貨後才付款。

除了電子商務詐騙案,非禮案也是年終佳節期間最常發生的罪案之一,這相信與新加坡年底有較多大型活動和大型派對有關。
新加坡去年第四季發生的非禮案有427起,全年則發生1561起。
為鼓勵社區和商家攜手打擊罪案,警方和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聯合在宏茂橋中心中央舞台推出「同心協力打擊詐騙案」(Let’s Fight Scams)活動。
若懷疑自己受騙,公眾可撥打警方熱線1800-255-0000,或上網www.police.gov.sg/iwitness提供線索,也可撥打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熱線1800-722-6688,或上網www.scamalert.sg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