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高估值的持續提升需要的並不是高大上,而是一個切切實實能夠快速增長、有效實現客戶留存、並且能夠在建立競爭門檻的同時實現長期盈利的模式。
Honestbee的夢想很大。在雜貨配送領域,支持生鮮、餐飲、洗衣等多種服務;在線下零售上,自營生鮮品牌、新生代零售體驗店Habitat也很有誠意。
Sng很早就表示要做「亞洲最大的在線雜貨商店」。在區域上,Honestbee仍然在向兩個方向同時發力,一個是發達經濟體,包括新加坡、香港、台灣和日本;一個是中等收入經濟體,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
Honestbee宣稱自己覆蓋6.28億人、1.5萬億美金的零售市場。在很有信心做東南亞最優化的食品供應鏈的同時,也預期今年能夠達到1.15億美金的GMV。在面臨Go-Jek和Grab在super app方面的競爭上,Honestbee現在也是信心滿滿。
在多次轉型之後,Honestbee似乎終於找到了確定的方向。
5
但是,東南亞的生鮮電商整體並不樂觀。
2011年在新加坡創立的RedMart,嘗試建立自營的線上超市。折騰了6年,銷售額才是新加坡線下超市Fairprice的0.7%。前往香港開拓的努力也很快便折戟(在香港住過的朋友都知道,當地線下商超非常方便,打進線上市場非常不易)。
先後融資5500萬美元,Redmart卻最終無以為繼,在2016年底以3500萬美元的低價賣給了Lazada。

真心不容易
而在如此高消費的新加坡都很難滲透,更不用說還在發展中的東南亞其他國家了。2014年成立於雅加達、最近剛被被Grab入股的HappyFresh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做了這麼多年,年化GMV才四千萬美金。
Honestbee做得再花哨,最終還是會遇到和RedMart、HappyFresh一樣的問題:經濟發展程度決定了商業模式的時間點和可行性。
在這一點上,或許口袋足夠深的Honestbee能夠等得起。 也有可能,它會幫助後來者教育市場。
不過,口袋更深的後來者也許會覺得,收購Honestbee比自己獨立去開拓市場更加容易。畢竟,這個活很重,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