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ture from zaobao)
裕廊西居民指「大嗓門」蔬果攤位女助手每天叫賣5小時,想要賣房但一年多來嚇跑十多組准買家,苦不堪言!新明日報曾報道,裕廊西蔬果女攤位48歲女助手馬寶玉,多年來每天從清晨4時工作到下午4時,辛勤站在收銀機,耐心為顧客尋找食材。與眾不同的是,馬寶玉懂得多種語言,能以不同語言叫賣,兩年前甚至被人拍下「叫賣」視頻放上面簿,遭瘋傳後爆紅。

不過,日前新明日報接獲一名居民李女士(50歲,老師)的通報,指靠近攤位的第495座組屋居民,每天飽受叫賣聲干擾,連連叫苦。李女士透露叫賣聲從早上7點開始,一直持續至中午12點,導致無法好好休息。她指多次向有關當局反映,也曾直接與攤主溝通,卻找不到到解決方法。
新明日報記者昨午(8月26日)走訪,發現蔬果攤已結束一天的營業。

另一名居民劉老先生(70歲,退休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已持續四年,被叫賣聲影響他休息。他透露兩三個月大的孫子,原本暫住他家中,不料每天的叫賣聲將孫子嚇醒,女兒最後決定接回家自己照顧。同樣的,九旬老母親也因受不了叫賣聲,選擇搬出去住。

劉先生表示噪音在周末尤其嚴重,使他一年前萌生賣房的念頭,但陸續來了十多組准買家都無法脫手。他解釋准買家都嫌環境過於吵雜,即使有興趣也打消念頭。劉先生說,看房的買家每次剛好都選在早上登門,所以就剛好聽見她的叫賣聲。

「她的叫喊聲不是普通的大聲,以前我上班只有周末受影響,自從退休後,每天都很苦惱。」他稱鄰居曾向有關當局投訴,女助手收斂了一陣子,但隨後又恢復往常的聲量。居住在四樓的陳先生(40歲,自僱人士)說,周末早晨一家人會將門窗關上,儘量減少噪音對他們的影響。

「周末是唯一的休息日,我們也想要平靜地度過。」新明日報記者當時走訪時,確實從遠處就聽見她的叫賣聲,也見她隨時轉換「頻道」,用各種語言與顧客們溝通。馬寶玉當時告訴記者,她出生於馬來西亞太平,在學校修讀馬來語,同時也掌握了華語和英語,更通過電視節目學會淡米爾語。「馬來及印度顧客能以自己的母語溝通,他們都感覺很親切。」

除此之外,馬寶玉說她也懂得日語,20多歲時曾到日本學習生產魚卵住了一年,就無師自通。此外,她也學了福建、潮州、廣東、客家與海南話等方言,全部共10種語言。記者當時觀察,馬寶玉與顧客閒話家常,十分熟絡。攤位老闆昨(8月26日)受訪說,大聲叫買是為了營造熱絡的甘榜精神,有人歡喜有人愁,不會為此降低聲量。

攤位目前停業兩周進行翻新,不過記者昨午在攤位找到老闆。不願具名的他表示,蔬果店開20多年,一直努力打造親切熱絡的甘榜精神。他坦言曾收到新搬來的居民投訴,但蔬果攤位與組屋靠得近,加上人流量多,吵雜聲難免會大一些。「我們是在規定時間內叫賣,這樣的行為自然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我們只想繼續把工作做好。」 記者也嘗試聯絡女助手,但至《新明日報》截稿時間為止,仍聯絡不上。
排版:報社胡同
圖片:示意圖片
文章:報業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