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成為華人富豪聚集地

2023年01月02日   •   2907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正在成為中國富豪們趨之若鶩的地方。上個世紀60到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是面積最小的,只有733平方公里,是台灣面積的五十分之一,不到香港面積的百分之七十。

在中國人的心理認知中,所謂的新加坡國甚至不如中國眾多二線城市的某一個區那麼大,半天時間駕車就能把整個國全都走一遍。在人口上,截止到2022上半年,新加坡總人口545萬,甚至不到中國一個一線城市人口的一半。

如此之小的一座城市,近年來卻湧入了大量的富豪。根據倫敦投資諮詢公司Henley & Partners 數據,今年上半年,新加坡預計會增加2800位百萬富翁,總富豪人數超過24萬人。在全球百萬富翁人數最多的20個城市中,新加坡排名第五,僅次於紐約、東京、舊金山和倫敦。

而中國大陸的富豪們,似乎正在排著隊申請加入新加坡。

1、富豪們湧向新加坡

在2019年,海底撈的張勇憑藉著138億美元的身價一躍成新加坡首富。張勇之後,號稱「東南亞騰訊」的冬海集團創始人李小冬也成了新加坡首富。

今年,有媒體爆料彭蕾移民新加坡,並稱早在2015年彭蕾和丈夫孫宇彤花了3 億在當地購買了豪宅。根據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彭蕾財富是225億元人民幣。

目前,新加坡首富李西廷,是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人,畢業於中科大,現任邁瑞醫療董事長。根據2022年福布斯億萬富豪榜,其身家為176億美元(約合1187億元人民幣)。

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來看,新加坡前十大富豪半數都是華人,排名第一的是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身價176億美元。第二名、第三名都是華人,來自中國的移民富豪,遠東機構黃志祥黃志達兄弟的財富為152億美元;立時集團創始人、"油漆大王"吳清亮的財富為130億美元。黃志祥黃志達兄弟以及吳清亮的生意主要在新加坡,所以在國內知名度不高。而李西廷的生意主要在國內。2022年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成為新加坡排名第六的富豪,身價縮水至77億美元。

據深藍財經報道,幣圈大佬趙長鵬、光伏大佬施正榮、阿里巴巴蔡崇信等均已移民新加坡。

滙豐銀行發表的一份報告《The rise of Asian wealth》指出,在2021年,新加坡的百萬富翁(凈資產大於100萬美金)占了新加坡成人的7.5%,而在8年後,也就是2030年,這個百分比會增長到13.4%。

《聯合早報》近日報道稱,今年計劃移居到新加坡的中國高凈值人士估計超過500人,他們可能帶去的財富估計至少有24億美元。

富豪們移民新加坡,主要採用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形式。2018年,新加坡只有大約50個家族辦公室,2020年數量增加至400個,2021年底暴增至700家。2022年1到4月份,新加坡金管局收到了143份家族辦公室開設申請,其中有63分來自中國。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戴森公司創始人詹姆斯·戴森,甚至是作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里奧,都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

今年五月份,據《彭博》報道,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試圖在亞洲擴大業務,正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並尋求新的交易和初創投資。還有一名中國富豪壕擲約1.94億人民幣,一口氣買下李嘉誠在新加坡建造的新達城第二大廈的一整個樓層。

4月11日,新加坡金管局正式宣布新加坡家族辦公室免稅激勵計劃的調整,將原來的最低資產規模500萬新元提升到1000萬新元(約5000萬人民幣),並且在兩年內資產管理規模要增加到2000萬新元。也就是說,來新加坡的富豪實在是太多,政府不得不提高門檻。

2、新加坡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

新加坡的所謂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簡稱GIP)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全球的有錢人到新加坡投資,只要達到一定要求,尤其是具備一定的財富規模,即可獲得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

GIP主要面對的是商業成功人士,分為三類人群:資深企業主、下一代企業主、快速增長企業創始人。據了解,GIP的核心要求包括幾個方面:

一、資深企業主所經營的公司最近一年的營業額必須達到不少於兩億元新幣(約5億人民幣),並且最近三年的年均營業額必須達到不少於新幣兩億元;

二、對於資深企業主而言,要求必須持有公司至少30%的股權,或是所申請上市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之一;而下一代企業主則要求是公司高管、董事會成員;快速增長企業創始人的要求是該公司必須由知名的風險投資公司或私募股權公司投資。

三、公司經營範圍必須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行業列表中。

彈丸小國新加坡的野心可謂不小,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直接瞄準了「老中青」三代最頂尖的優秀企業家人群。

那麼,新加坡為什麼能吸引富豪們趨之若鶩呢?主要是極其優惠的稅收政策。在新加坡,企業所得稅最高17%,個人所得稅最高20%;無遺產稅;無資本利得稅;海外收入和資產不徵稅。與中國已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

另外,新加坡的護照含金量很高,持新加坡護照可以免簽192個目的地,可自由通行於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眾多國家,並且新加坡公民可以免簽證進入中國大陸。

根據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顯示,通過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評價和排名,新加坡超越中國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並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另外,在新加坡的華人居多,所以擁有適合華人富豪們居住的環境和氛圍。

除了富豪,一些國際企業也逐漸從香港搬遷到新加坡。

在2021年香港美國商會對其成員展開的調查中,有約42%的企業考慮或計劃離開香港。以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等為代表的國際金融機構,正在將員工從香港的辦事處遷往新加坡。2022年,香港入境新加坡的人數較去年增長一倍。新加坡就業總人口增長4.2萬,其中85.7%是外籍人士。

索尼音樂、戴森、VinFast、莫德納、台積電等大型跨國企業都選擇了在新加坡設立其亞洲地區或全球範圍內的總部。與之相反的是,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外國跨國公司數量正在下降,並且不少大型跨國企業選擇將大量員工從香港辦事處遷往新加坡。

疫情以來,加速了富豪人群以及一些跨國企業的亞洲總部遷移到新加坡。分析人士認為,新加坡在疫情當中恢復較快,有錢人加速開啟對資產保持以及維持更長久的傳承而進行提前安排,另一方面,出於抵抗不可控風險的考量,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成了一種有誘惑力的財富轉移安排。

3、脆弱的新加坡

新加坡雖然迅速放開對疫情的管控,但畢竟整體規模十分有限,經濟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非常脆弱,更容易受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

新加坡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是妥妥的高度已開發國家。但是,受限於資源、人口和面積,新加坡的高經濟發展水平只能依賴於外貿、服務和金融。

2020年疫情初起,新加坡受影響極大。新加坡的外貿總額是其GDP的3倍之多,在全球疫情衝擊下,世界貿易進一步萎縮,新加坡的優勢不再,出口貿易大跌,進而導致其國內經濟下跌,製造業和服務業同樣陷入衰退。2020年新加坡建築業下滑36%,服務業下滑7%,只有金融、製造業等少部分行業走出了負增長「泥潭」。

2021年,新加坡從2020年衰退4.1%的泥潭中實現反彈,實現增長7.6%。新加坡貿工部預測稱,考慮到全球和新加坡國內的經濟環境,除非全球經濟出現下行,新加坡經濟在2022年預計將增長3%至5%。

然而,報告也指出,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新加坡的外部需求前景略有惡化。因此,儘管新加坡經濟預計將在今年繼續增長,但各個領域的表現預計依然不平衡。

可見,由於規模太小,新加坡經濟的可迴旋餘地很小,受外部環境影響巨大,出現忽上忽下的不穩定狀態。

近期來,在新加坡的中國首富們處境也不太好。Sea集團李小冬隨著Sea業績增速急劇放緩,該公司市值已經較最高點蒸發了1700億美元。其旗下電商平台Shopee退出法國、印度、西班牙等多個市場,在今年的富豪榜上,李小冬的身價也隨之縮水為42億美元,而去年他成為首富時身價為198億美元。

張勇的日子自不用多說。由於對局勢預判錯誤,海底撈擴張失敗,業績深陷泥潭,全年關停276家門店,2021年巨虧41.6億元。在今年的富豪榜上,張勇夫婦的身價為77億美元,相比2020年成為首富時縮水李113億美元。

2021年邁瑞醫療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增速,從2020年的41.21%降至不足1%,收入占比從47.16%降至39.61%。也因此,李西廷的身價隨之縮水。

4、李光耀對新加坡的三點認知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是漢族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人。1963年,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聯合邦政府達成協議,「新馬」正式合併。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員。但僅僅兩年後,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政府藉此指責馬來西亞企圖使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導致新加坡最終脫離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同年10月加入大英國協。

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的開國元首。李光耀對新加坡的三點認知,可以看出新加坡的當下和未來。

第一: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城市島國要生存下去,就不能普普通通。我們必須特別努力讓人民更加團結、更加剛強堅毅,且更善於應變。我們做事要比鄰國做得好,成本卻要更低。因為他們一心要繞過我們,讓我們失去身為區域轉口貿易港和中間人的優勢。我們要與眾不同。

第二:我們在公共及個人安全、醫療衛生、教育、通訊、海空運輸以及社會服務方面成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我們成為企業家進軍周邊發展水平較低地區的大本營。我們訓練我們的人民,讓他們能夠提供第一世界水平的服務。」

第三:新加坡要生存,必須要有兩個先決條件:第一,要有素質卓越的領導人。意志要堅定、要有奉獻精神、有決心、能幹和誠實。第二,人民必須認清新加坡根本的脆弱性,並願意齊心合力面對挑戰。我們要更加團結、更有組織,並更具競爭力,否則我們最後會被吞併。

李光耀的這三段話,來自於《李光耀回憶錄》,第一段話,可見新加坡人的危機意識,也可見新加坡人的國民性;第二段話,驗證了新加坡的國策:從全球範圍內吸引精英人才,並且要求新加坡認為為這些企業家提供服務;第三,新加坡是脆弱的,始終缺乏安全感。

555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5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405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5643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104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3762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3591次閱讀
聊聊新加坡共和國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3591次閱讀
新加坡請女傭的性價比有多高?
2025年05月06日   •   290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