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日)開始註冊接種兩款疫苗的公眾,注射間隔將延長至六至八周。(聯合早報)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政府(18日)宣布針對全國疫苗接種計劃做出兩項重大改變:
第一劑和第二劑疫苗的注射間隔拉長至六至八周;
12歲至15歲青少年獲准接種輝瑞疫苗。
目前,本地批准施打的兩種疫苗:輝瑞疫苗及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疫苗分別是在21天和28天後注射,也就是間隔三到四周。
從周三(19日)起,註冊接種上述兩款疫苗的公眾,注射間隔將延長至六至八周。

政府宣布延長輝瑞和莫德納疫苗的注射間隔。(路透社)
衛生部長王乙康強調,已預約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公眾不受影響,但自願延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公眾也可致電疫苗接種中心詢問。
拉長注射間隔有一個重點:
讓更多人能接種第一劑疫苗。
延長間隔意味著在今年7月底前,本地將能確保多40萬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
王乙康表示,我國本月預計可為多30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下個月60萬人,以及7月130萬人。
「如果一切順利,8月底前本地將會有470萬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這實質上幾乎涵蓋了所有符合條件接種的人口。」

衛生部長王乙康。(通訊及新聞部)
疫苗效果會打折嗎?
衛生部指出,英國、德國及以色列也都採取了拉長注射間隔的策略,數據顯示單單只注射第一劑疫苗其實就至少提供了75%的保護率。
王乙康下面這段話,簡單明了表達了這項疫苗接種新策略的背後邏輯:
「與其好一些人得到最多的保護,倒不如給最多的人得到一些好的保護。」
事實上,最早把疫苗注射間隔拉長的英國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為了因應去年底暴發的英國變種病毒,英國政府今年1月宣布把兩劑疫苗注射間隔延長至最多12周,目前英國已是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截至(16日)為止,當地已有38.2%成年人口已完成兩劑接種,另外近七成成年人口已至少施打一劑疫苗。
英國當局也宣布從17日放寬防疫限制,包括允許堂食及開放電影院、運動場所等大型設施。

英國今年1月率先宣布拉長兩劑疫苗的施打間隔。(法新社)
英國的嘗試為疫苗接種間隔拉長的效果提供了許多信息與證據。
《自然》科學期刊近日刊出的一項研究顯示,針對175名接種輝瑞疫苗的80歲以上者的追蹤發現,隔了12周再打第二劑疫苗的人,體內的抗體高峰水平是時隔三周接種者的3.5倍。
同時,隔12周施打者完成兩劑疫苗的九周後,抗體量也不見得會下降得更快。
《英國醫學期刊》5月12日的一份研究則透過模擬測試,發現若一劑疫苗至少有80%的有效率,同時每天以接種0.1%至0.3%人口的速度展開,則延後第二劑疫苗,以讓更多人先注射至少一劑疫苗的做法,可將每10萬人中的死亡數減少26至47人。
目前,丹麥、挪威、法國、加拿大及美國等國也已相繼針對第二劑疫苗接種的時機採取不同程度的延長。
相比去年,本地今年有更多孩童感染冠病。同時,相對成人,未成年者對於遵守防疫措施相對缺乏警覺和紀律,為此我國政府決定在已有安全數據背書的情況下,開放12歲至15歲青少年接種疫苗,保護他們之際,也達到保護他們周遭成人的成效。
這意味著將能讓更多人加入疫苗接種計劃。
路透社的疫苗接種追蹤系統估計,按照新加坡衛生部上周公布的最新接種數據,本地過去平均平均每天接種3萬393劑疫苗(不分第一劑或第二劑)。
如果維持一樣的接種量,然後把接種第二劑的間隔拉長,將能騰出一定數量的疫苗,讓更多人接種第一劑疫苗。

在接種量能不變的情況下,拉長注射間隔可以確保更多人能更早接種至少一劑疫苗。(聯合早報)
據《聯合早報》報道,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方案主任林方源副教授說,新的變種病毒似乎使年輕人的症狀更嚴重,在疫苗有限的情況下,延長兩劑疫苗的間隔是「逼不得已的創新」。
他表示,個人似乎不會受到疫苗間隔拉長的不利影響,但從整體人口的健康來看,為更多人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以避免患上重症是重要的。
一言以蔽之,延長疫苗注射間隔或許會讓更多人需要在第一劑保護率相對較低的情況下等待接種第二劑,但第一劑的保護率終究還是遠高於完全不接種。
與此同時,間隔拉長也不會對第二劑疫苗的成效產生負面衝擊,一些研究甚至顯示延長間隔的效果更好。
而在這段期間,本地將會有更多人能更快取得第一劑疫苗提供的保護,進而免於病毒進一步傳播,或至少確保人們不會因為感染冠病而陷入重症。
成效是否打折?那就視乎你是從全國人口還是個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了。
